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兰州市与兰石化60年情仇:企业终究只是城市的过客(2)

兰州市与兰石化60年情仇:企业终究只是城市的过客(2)

时间:2015-01-28 10:46来源:凤凰城市 作者:张五明
刘常保回忆,当时的西固十分荒凉,没有一条柏油马路,开工后整个西固都弥漫着烟尘。 没有假期,大年初一就加班,没日没夜的干,就想着早点能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不过,比起繁重的工作压力,如同大多数支援西北的

  刘常保回忆,当时的西固十分荒凉,没有一条柏油马路,开工后整个西固都弥漫着烟尘。

  “没有假期,大年初一就加班,没日没夜的干,就想着早点能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不过,比起繁重的工作压力,如同大多数支援西北的外地知识分子,在甘肃生活的困难远远超出刘常保的想象。

  更让他难以适应的是与当地人的隔阂。据他回忆,那时一个农民看见工地上的灯泡很好奇,就偷出来在自家房梁挂了根草绳,把灯泡绑上,见灯没有亮就跟村里人打听,村里人告诉他,灯泡白天不亮,晚上碰一下就亮了。

  “当时就是那样的情况,没法融入到当地的生活。”

  蜜月:“两兰”造就兰州石化城

  初来兰州的上海人刘常保,尽管心中多少有些不情愿,但他们的付出很快得到回报。

  1958年,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公司先后生产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桶汽油、第一袋化肥,“兰炼”将汽油作为当年的国庆献礼运往北京。

  之后,举国沸腾,“两兰”成为全国皆知的明星企业,兰州也毫无疑问被认为是孕育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这时的“两兰人”,不仅在兰州,即使在全国,都让人刮目相看。

  转正后的三级工刘常保,一个月可以拿到65元工资,比兰州其他工厂略高,更让他觉得自豪的是,回到兰州城里,只要别人听说他是兰化人,就投以羡慕和钦佩的目光。

  “‘两兰人’找对象都比一般人容易,名气大,待遇好,又有文化,兰州的女人都愿意嫁。”1960年代,刘常保经人介绍,娶了在兰州核工业404厂的同乡,就此在兰州西固安家落户。

  由于石化产业是工业、经济、生活的命脉,兰州石化在兰州的政经重要性无论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以“文革”为例,在当时兰州的几大“革命派别”中, “‘两兰’倾向哪一派,哪一派就有绝对优势。”

  由于在当时中国工业不可或缺的地位,“两兰”在文革期间并没有停工。“白天开工,晚上闹革命,没过几年文革的风过去,就全心投入到生产了。”

  随着在1950-1960年代的快速发展,“两兰”的壮大也开始对兰州城市发生着影响。

  一方面,“两兰”所在的西固区由于数万职工以及家属的涌入,城市形态初具规模。除了厂区和住宅区,“两兰”修建了许多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设施,西固区成为继兰州老城区城关区后第二繁华的区域。

  “可以说,‘两兰’给兰州凭空造了一座石化新城。”兰州市首批政策研究咨询顾问、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倪国良表示。

  更重要的是,围绕“两兰”的主营业务,兰州初步形成了以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为支柱的重化工产业结构。兰州被贴上了鲜明的“石化城”的标签。

  1965年,原甘肃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安江杰从陕西考取兰州大学历史系,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临行前负责办手续的当地官员说“祝贺你们要很光荣的到国家的石化基地去上学了”,而非“祝贺你们到兰州去上学”。

  联姻:兰州新领导考察第一站都会选在“两兰”

  上世纪60年代末至改革开放初期,是兰州石化光环最为闪耀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对石油以及衍生的工业品的消耗逐渐加大。

  “两兰”所在的西固区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不仅承载着民用工业品的研发和生产任务,同时也是中国军用燃料、材料的最大基地。

  除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外,兰州炼油厂在当时中央研制“三航两剂“的要求下,将研发重心放在军用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航空润滑剂以及炼油催化剂、石油添加剂上。

  此后,中国的外交局势风云变幻,从中苏关系恶化到中美建交,每一次大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兰炼、兰化都承担着军用设备燃料、材料升级更新的研制和生产。“两兰”在中国工业格局的地位日益显赫,中央对其投资和扶持力度亦逐年加大。

  这使得“两兰”所在的西固区成为支撑兰州经济的引擎:其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到整个兰州GDP一半以上,纳税额构成兰州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

  从1958年到1987年,仅兰州炼油厂就累计实现利税63亿元,相当于国家投资总和的8倍,,并跻身全国创利税前50 名企业行列 。

  而同时期的兰州城市,也进入发展的高峰期。70年代,凭借石油化工、轻纺和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带动,长期贫弱的兰州当时的GDP在全国甚至迈入前20强,在省会城市中排名中游,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

  “从中国整体区域格局看,甘肃和贵州是最难啃的骨头,兰州当时创造出的成绩很不容易。”安江杰说。

  而就兰州内部而言,随着西固区的崛起,城关区和西固成为了兰州东西两侧的两个增长极,并且开始相向发展,逐渐构成了今天兰州城市格局的基本框架。

  在此过程中,“两兰”除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张,其用地面积和附加产业也进一步膨胀,在“两兰”辖区内,企业肩负起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职能。仅兰州化学公司就先后建立起4个医院和4个中学,以及大量公共活动场馆等。

  不过,“两兰”当时隶属国家石油部和化工部,与兰州市政府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并且企业一把手与政府一把手同为厅局级,因此在“两兰”的“地盘”上,兰州市政府只提供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遇到重大问题,由政府与企业协商解决,不能达成一致的则由省政府协调解决。这样,在兰州的整个城市构架中,“两兰”成为了盘踞在西固的“城中之城”。

  “既然无法直接发布号令,就得搞好关系。”刘常保回忆,每届新任市领导都会将考察的第一站放在“两兰”,每年春节省委书记、市委书记也一定会来“两兰”拜年。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