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石传孔出生在藤县濛江镇大德村,父辈是农民。“闻着泥巴味长大。从懂事起,就开始帮着爸妈干农活。” 2008年,石传孔从钦州农业学校毕业后,跟着堂哥和同村几个发小到广东佛山一家铝合金加工企业打工。“去广东,是为了多长长见识。” 管吃管住,每天上班12小时,每月到手工资只有1500多元。石传孔很快意识到:城市的霓虹灯离自己太远,简单、重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一边适应着打工生活,一边想着自己今后怎么发展。思前想后,还是发现自己做农业更合适。” 一有空,石传孔要么钻进所在企业旁的农贸市场,了解农产品行情;要么上网了解各类种养知识和农业资讯。 国际金融危机的浪潮呼啸而至,珠三角众多企业风雨飘摇,开始减薪裁员。很快,石传孔成了一名失业者。 短暂的伤心和迷茫后,石传孔必须选择:留下来,换个工厂打工,继续枯燥乏味的生活;回村去,搞农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堂哥和同村的发小都劝我留下来:回村没面子,待在家里守着几亩田搞不出啥名堂。我和他们说,我要回去搞有机农业,只要脚踏实地,在农村也能干出名堂来。”石传孔说,“当时,广东正闹‘毒大米’,食品安全备受关注。我就想,老家山清水秀没有污染,有大把的农田,自己又有技术,种植有机水稻,肯定有市场。” 石传孔打电话向在农业部门工作的堂叔石绍明征求意见,却被泼了盆冷水:想法很好,但全县、全市都还没有有机水稻种植的先例,投入也大,农业、重金属等检测标准严、要求高,你个毛头小子搞得起?搞农业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你承受得起? “我就和他辩: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对食品的要求也高了。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有机食品,需求会越来越大。早进入,才有机会。”石传孔说。 反复交流后,叔侄达成共识:成立专业合作社,搞规模种植,打响有机品牌。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