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新常态下,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不减(2)

新常态下,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不减(2)

时间:2015-02-05 09:11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琰 李应齐 李博雅
未来挑战首先是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动力供给与提升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赛跑必须向后者倾斜,否则会使增长下降。其次企业必须减少债务,减少债务杠杆,特别是外债水平。再次,要注意到外部冲击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与债

  未来挑战首先是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动力供给与提升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赛跑必须向后者倾斜,否则会使增长下降。其次企业必须减少债务,减少债务杠杆,特别是外债水平。再次,要注意到外部冲击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与债务结构,未来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的差异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可能面临两难选择。

  孙杰:在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中国还必须承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外部环境压力。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产能过剩和投资收益率下降、随着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受到侵蚀。同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难度等也都可能造成经济增长的趋势性下降。危机后骤然上升的企业财务杠杆、沉重的地方政府债压力和在美国退出量宽后的资本外流预期还可能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带来新的风险。

  但也必须看到,这种转型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是中国经济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虽然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虽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还面临着消化危机后刺激政策的任务,显得压力重重,但因此做出中国经济将面临系统性风险的悲观判断还为时尚早。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步历程,无不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但中国政府总是有足够的智慧妥善应对。

  刘利刚:由于国内需求持续疲软,中国进入了快速去通胀化的过程。此外,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人民币汇率走强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将加速去通胀化。快速的去通胀化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式衰退”的经济放缓。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负增长则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的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债务负担,因此,去通胀化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

  柯成兴:中国经济虽然增速放缓,但是这种增长更加可控并且能带来积极正面的结果。经济增长,无论是在低速、中速或者高速,风险都是随时存在的。更加适度的增长步伐意味着风险能够更可靠地预估,像突然的经济衰退、剧烈的市场震动等这类潜在风险就能得到更好防范,一些坚实的预防措施也能提前开展。

  鲍泰利:中国领导人已经充分认识到避免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因此,注重经济转型的同时保持合理稳健的增长势头。截至目前,各种迹象显示,中国正成功地为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着条件。

  改革决定中国经济前景,将重塑经济增长引擎

  丁一凡:改革的具体措施出台和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人们真正感到改革的效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进入2015年,人们会更多地感觉到改革措施的效用。改革是中国发展阶段必须经历的,越积极参与改革的地区和企业,越会更快地受益于改革。

  孙杰:成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关键就在于实施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的前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推进的程度。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推进深化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举措是稳健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将是有限的。当然,即使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真的有所下降,其在世界所有经济体中依然会处于领先位置,依然会发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依然会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机遇。

  刘利刚:经济转型过程要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中国经济增长7%至7.5%所创造的价值大约是80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每年新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仍然相当可观。在经济新常态下,改革将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将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重塑新增长引擎。未来数年,中国将全力推进结构改革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得经济能够实现中长期获益,其中金融改革将起到主导作用。

  柯成兴:中国的改革,包括在增长步伐上的调整,对腐败的整治,对市场基础性力量和开放的重视,这些都将使中国经济在21世纪朝着更持续、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将需要更多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订单”诱人

  丁一凡:中国代表着机遇,因为中国已经是绝大部分消费品的世界最大单体市场。无论是奢侈品还是大众消费品,无论汽车、电子产品还是一般消费品,中国市场的购买力都无与伦比。许多跨国公司在其他市场上的经营都没什么利润可言,但中国市场却成为它们最大的利润来源。

  只要中国经济能维持前一年的发展势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仍然强劲,中国市场对全球的跨国企业来说都仍然是吸引力最大的市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会为中国周边国家提供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会,让这些国家也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柯成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仅对中国自身非常重要,对世界其他国家同样十分重要。中国经济增长步伐的调整,将给世界其他地区提供更多的机会。但需要关注的是中国价值需求的转变。随着中国实施改革,未来它在国际市场上将更加需要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诸如健康和福利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高水平的大学教育服务、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经验、建造低成本经济适用房经验等等。换言之,中国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将从过去的重型物品,如原材料、能源、大型机械等转向软性、数字的高附加值产品。这一转变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充足机遇和深远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在争取中国需求“订单”上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鲍泰利:虽然中国增速近年来显著放缓,但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超过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世界需要适应增速放缓的中国。商品出口国将要承担最大的调整负担,例如巴西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日益依赖中国的进口需求。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