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乌克兰危机:对欧盟和中国的测验

乌克兰危机:对欧盟和中国的测验

时间:2014-07-25 10:04来源:新华国际 作者:新华国际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报道,近半年,乌克兰危机由乌国国内的亲欧和亲俄阵营争权演变成今天的美俄博弈,本来在事件中有中心位置的欧盟退到了边缘,再次反映出欧盟对外政策的缺失。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报道,近半年,乌克兰危机由乌国国内的亲欧和亲俄阵营争权演变成今天的美俄博弈,本来在事件中有中心位置的欧盟退到了边缘,再次反映出欧盟对外政策的缺失。

  去年11月经济及财务受困的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跟欧盟继续制订乌欧之间的联合协定, 引起乌克兰亲欧盟及西方的民众的强烈不满,反对党派及亲欧盟民众开始一连串的抗议活动)。抗议活动持续并升温,演变成乌克兰亲欧盟和亲俄罗斯的东西面对立。2月21日在欧盟斡旋下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代表签署的“和解协议”及翌日亚努科维奇被推翻更是此次危机的转折点,迫俄罗斯出手。从此,普京政府的介入越来越深。

  到今年3月份,反政府活动发酵成欧盟跟俄罗斯之间的零和之争,普京政府出手,支持克里米亚于3月16日举行的全民公投,随后更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欧盟3月21日跟临时政府签署联系国协议的政治部分以及欧盟和美国对普京政府作出的反击(如取消一次欧俄峰会、抵制俄罗斯索契G8会议、暂停俄罗斯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谈判进程)成效都非常有限。到了5月份,另外东乌的两个州也举行公投决定脱离乌克兰。这大半年的欧俄对弈或美俄对弈明显透视出冷战思维的延续。

  意识形态上,欧盟及美国提倡的是一致的,都希望乌克兰朝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的方向推进,认为俄罗斯的所作所为均是反民主、反自由的。而普京的反击是以比较克里米亚、科索沃及叙利亚等事件来指控欧美的双重标准。欧美的双重标准行为其实并非新鲜事,冷战后欧美对前苏联成员国(包括乌克兰)的拉拢虽然是打著推动自由、民主的旗号,但实际上操作的还是冷战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来设定对俄政策。

  在利益上及地缘政治上,欧盟及美国却是有分歧的。乌克兰夹在欧盟及俄罗斯的中间,从基辅到柏林的距离 (约1200公里)比从北京到成都还近,乌克兰的不稳定局势对欧盟国家,尤其是中东欧国家,有直接影响。在贸易及金融方面,欧盟国家跟俄罗斯的关系都比美俄间的密切。此外,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欧盟内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公开反对美国的做法,这些国家被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划分为“旧欧洲”。事实上欧盟试图表明自己并非美国的随从,2009年里斯本条约的实施便是欧盟增强外交一致性及对外政策力量的尝试。年初,美国政府被揭发对欧洲领导以至民众进行监听及情报收集,更是令欧盟领导们蒙羞,促使欧盟国家要表明自身的外交是独立于美国的。

  欧盟主要大国不愿跟俄罗斯真的闹僵,不愿回到冷战时期二元敌对模式,其实这与奥巴马政府的想法还算一致,都不想以“硬手段”处理此事。除了2009诺贝尔和平奖的光环压力之外,美国政府更不愿消耗太多元气跟俄罗斯对峙或分散美国在亚太需投放的精力,从而让中国坐享渔翁之利。虽然欧美暂时对俄罗斯的反击行动是一致的,但各自的考虑及利益差异很明显,不会像冷战时期的亲密。其实有冷战思维是可以理解的,欧、美、俄, 甚至中国、印度,各个力量都没有建成真正的互信,各自有自己坚守的核心利益。 不过,欧盟要明白,它们继续冷战思维,只会得到冷战期间从属美国的结果。

  除与美国的合作出现分歧,欧盟内部其实也并不团结。乌克兰危机正是对后里斯本时代欧盟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的一次测试,可惜,这次测试再次反映出欧盟对外政策的致命弱点――各国的国家利益高于欧盟整体利益。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都因经济利益反对与俄罗斯交恶。另外,在外交关系上,欧盟,尤其是几个大国,始终未能整合成统一的声音。

  现在的德俄关系来之不易,是双方多年努力的成果。德国总理默克尔花费了不少精力及时间跟普京建立领导人间的个人关系,甚至比其与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个人关系还要好。更为实际的是德国与俄罗斯有着非常紧密的经济关系。德国政府的数据 显示,2013年德国向俄罗斯出口额高达360亿欧元,从俄罗斯进口额高达400亿欧元。俄罗斯是德国机械、汽车、汽车零件、化学产品,以及农产品的重要市场。同时,俄罗斯为德国提供大量维持德国经济及和人民生活的能源,德国超过2/5的天然气及三分之一的石油均来自俄罗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政府放弃核电,一时间内德国对进口能源的需求就更大了。另外,很多德国大公司在俄罗斯有战略性的重大投资,德国有六千多家企业在俄罗斯境内经营(在中国的德国企业数目约5000)。在2013年,德国企业对俄的投资就超过200亿欧元。除此之外,德俄两国的人员交流紧密,超过40万德国裔居民住在俄罗斯,约20万俄罗斯人现居于德国。普京自己就曾在德国工作5年,并精通德语。地缘上,德国是欧盟大国中最接近乌克兰及俄罗斯的,如果乌克兰局势不能稳定,德国是最易受到牵连的。

  就德国而言,这次乌克兰危机也是对其近年外交积极化的考验,不过结果在国内外都不令人满意。国内的工商界不愿自己的贸易及金融利益受到伤害,而对欧盟伙伴来说,德国没有显示出领袖的气魄,更没有表现出整合欧盟各国立场的能力。虽然在经济上包括不久前的欧债危机中,德国在欧债危机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但在硬实力领域上(政治,军事),德国近年来的努力并没有改善欧盟无首一盘散沙的情况。同时,总理默克尔及其前任施罗德用于跟普京建立个人关系的精力及时间并没有换来对他想法及动向的了解。当然,这些对一直作为欧盟双头火车头另一端的法国来说是件好事,德国并未能够摆脱法国独自控制或代表欧盟。

  其他欧盟成员中,英国(主要是伦敦)在乎的是其金融投资业的利益,俄罗斯对伦敦金融市场出口大量的资金。据英国广播公司 统计数字,俄罗斯在英国的投资高达270亿英镑,同时英国在2011年对俄罗斯的投资超过290亿英镑,其中英国能源巨头BP在俄罗斯更有巨额及战略性的投资。另外,塞浦路斯是欧盟成员中接收俄罗斯投资最多的国家。俄罗斯旅客亦是塞浦路斯、意大利及希腊等南欧国家旅游业的一大收入来源。这些国家都不愿跟俄罗斯交恶而损害自身经济利益,尤其现在是金融风暴及欧债危机刚过的复苏期。

  一些分析认为,此次乌克兰危机能令欧盟内部的公信力和吸引力有所提升,有助压低极右反欧盟派及英国反欧盟主义的气势,但从欧盟被乌克兰反对派利用、欧盟各国把自身的经济利益排在乌克兰命运之前、欧美并没达成经济制裁的内容,到4月初普京越过欧盟直接跟奥巴马商议是否让乌克兰联邦化这一系列事件来看,欧盟这一次考试不及格。首先,欧盟在清楚了解乌克兰反对派的组成及可信度前就公开支持,不但使自己被绑架,更激怒俄罗斯。这反映欧盟并未认清乌克兰的局势也不了解克里姆林宫的心思,因而错过了可以发挥的机会。在Euromaidan爆發之前,欧盟原本可以说服并敦促乌克兰反对派跟亚努科维奇政府合作改革,但欧盟选择了一边倒支持反对派。现在事件已发展为俄罗斯和美国的博弈,欧盟甚至是乌克兰都被排在核心讨论之外。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