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暴力玩笑在全球不被宽容 美国不问动机重判多起案例 日本开发软件专盯“犯罪预告” 美国爱达荷州的一个网络监控和预警中心。 “‘想炸建委’只是气话,应该不构成犯罪吧。”中国歌手吴虹飞日前因在微博中发表鼓动暴力的“气话”而被拘留,她的言行到底该不该视为犯罪引起不少争议。实际上,对于这类“气话”,即使在被认为“言论自由”的美欧国家,法律也越来越不容忍:在美国,一名在私人邮件中声称要搞“暴力”的人面临10年监禁的惩罚;在据称高速互联网覆盖率世界第一的韩国,《朝鲜日报》感慨,韩国网民对网络“礼法”一无所知,知道在网上用暴力恐吓或毁损个人名誉可判处7年刑罚这一法律条文的网民还不到15%。德国近两年严厉处罚了60多起这类开“暴力玩笑”的案件。德国《焦点》周刊引述司法官员比彭科特的话将这些惩罚称为“明确的、不容置疑的信号”。这名官员称,网络上鼓吹杀人等暴力的言论或为暴力叫好的声音绝不是一般的捣乱行为,无论这些声音是“玩笑”还是什么其他原因,都应该坚决予以惩罚。 网络暴力言论困扰社会生活 “互联网上的暴力言论将摧毁我们的生活!”德国《焦点》周刊近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尽管由于美国的监听丑闻,人们担心政府对网络的过度监控,但另一方面,网络上的暴力言论日益猖狂,给整个社会营造了恐怖气氛。文章称,2009年,一名17岁少年在斯图加特附近小镇制造了射杀15人的校园血案。由于此前该少年在网上的暴力言论没有受到重视,因此当地政府和警方受到舆论的质疑。事后,德国加强了对网络上鼓吹暴力言论的监控。不久前,德国下萨克森州警局抓捕了一名青年,此人在网络聊天室中吹嘘,“我有一把枪,要杀死每个人”。尽管他在被捕后称这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话,但仍被判监禁并罚款。近两年来,德国已处罚了60多起类似的案件。 一些人认为,在美欧等西方国家“言论自由”受到完全保护,因此网络上的言论即便“过火”,只要发表言论者被证明“无实施恶意”就不会受到惩罚。但事实证明,这种“暴力玩笑”在网络上也是开不得的。2012年,英国游客布莱恩和艾米丽动身去美国洛杉矶旅游,此前布莱恩在推特上称,“我要去美国,把这个国家摧毁了”。当两人乘机刚在洛杉矶机场降落,就被美国安全人员拘捕。布莱恩解释称,自己在推特中所言的“摧毁”,在英式英语俚语里只是“聚会”的俗称,他的意思只是“和朋友在美国肆无忌惮地疯玩一场”,但美国警察和国土安全部仍在对两人进行了漫长讯问后,仍将其列入“潜在威胁”的危险分子黑名单,并遣送回国。 韩国《朝鲜日报》7月19日称,最近韩国网络上鼓吹暴力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很多网民在网上只要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或遇到不如意的对待,各种辱骂或暴力威胁就喷涌而出。现在韩国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暴力语言的海洋,甚至发展到将暴力言语付诸行动。不久前,首尔3名不满18岁的青少年在网上与网友对骂,后来把该网友约到某公园用刀刺死。据韩国互联网振兴院统计,27%的韩国网民曾经在网上有恶意暴力恐吓等行为。该报道称,虽然现在韩国的高速互联网覆盖率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相当多韩国网民对网络“礼法”一无所知。根据韩国《刑法》规定,在网上用暴力恶意恐吓或毁损个人名誉,可以判处7年徒刑,而知道这一法律规定的网友还不到15%。 关键是“不得逾越言论自由和煽动犯罪间的界限” “自9·11事件和此后一系列已发生或未遂的、有组织的或个人的恐怖暴力事件后,各国政府和安全机构都会将任何出现于公共场合、可能被理解为带有威胁公共安全意味的信息,视作‘潜在危险要素’进行严肃处理,绝不会如某些始作俑者所想的那样‘保持应有的幽默感’。”法国《论坛报》曾这样告诫网络上一些鼓吹暴力的声音。 实际上,美欧等国家曾经对是否该对网络上鼓吹暴力的言论采取措施有过争议。被称为“死亡教士”的美国人奥拉基一贯在互联网上鼓吹暴力和煽动仇恨言论。2009年震惊美国的胡德堡军营枪击案罪犯据称就曾深受奥拉基网络暴力言论影响。2011年,美国中情局在也门用无人机炸死了奥拉基和另一名在网络煽动暴力的美国人萨米尔·汗。由于事涉在海外谋杀美国公民,且袭击行动还误杀了与网络煽动暴力行为无关的奥拉基之子,引发美国舆论广泛争议。《纽约时报》今年3月发表专文讨论“炸死奥拉基是否合理”。文章称,早期奥拉基的大量网络暴力煽动言论被忽视,这才导致美国政府从一种极端走到另一种极端,用“定点清除”的手段而不是用法律来审判这种行为。 俄罗斯《观点报》7月29日发表题为“为言论负责”的文章称,近日,部分俄国家杜马议员请求总检察长追究一个名叫阿列克谢耶夫的网民的法律责任,他在网上发表侮辱并暴力威胁两名反同性恋议员的言论。据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他将被罚款4万卢布和180小时的强制劳动。对于一些人认为俄当局此举是“压制言论自由”,该评论列举一些美国案例:2012年一名佛罗里达州居民在私人邮件上称:“如果他(指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的话,我将跟踪并杀死他。”一周后,警察便找到了他。尽管此人称这只是他在私人邮件中写的,并没有公开讨论,但检方仍以威胁暗杀罪对他起诉,他可能面临10年监禁。 2011年,英国爆发“托特纳姆骚乱”,其中有15人是因为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表暴力煽动性言论者被逮捕的。《金融时报》当时称,一名18岁苏格兰邓迪市少年在“脸谱”网站上鼓动“拿起武器去市中心捣乱”,虽然其辩护律师称事实上没有人这样做,但该少年仍被提起刑事检控。《金融时报》评论称,关键在于“不得逾越言论自由和煽动犯罪间的那条界限”。 八成国家加强监控网络暴力言论 事实上,世界多国不仅越来越重视对网络上鼓吹暴力言论的防范和惩处,而且都在加强对这类言论的监控。美国白宫网站的一篇文章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现在,美国联邦政府谋求更大权力来保护民众免遭各种各样的网上威胁,其中就包括严格监管在网上鼓吹和激化情绪,从而导致暴力的言论。该文章提醒民众,政府需要这样的权力是因为现在各种暴力极端组织以及鼓吹暴力的“主权公民”等组织,把互联网视作一种工具和资源来散布暴力和分裂信息。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