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五大重点之间相互关联,彼此牵动,西方国家以自由为基准,反对政府主导和监管,坚定维护其在现实世界中的优势地位,它们把握着议题设置和话语体系,占据上风。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召集的“世界电信大会”上,美英联合55国抵制中俄等国对“国际电信规则”提出的修订,明里它们是担忧联合国接管和控制互联网,实则是要压制发展中国家愈发主动的势头。 触动各国核心利益 网络空间准则的制定,不可避免地涉及各个国家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利益,再大的共识也难掩越来越尖锐的分歧和争端。各国真正做到求同求异、摒弃猜忌和真正互信却非易事。 一方面,各国在许多核心议题上争论更趋激烈,例如自由与监管的问题,除了西方国家坚守它的价值观之外,企业、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也越来越以维护互联网的自由、公平与正义为己任,政府一有风吹草动就揭竿而起,要么发起网上与网下的抵制抗议活动,要么大举进行网络攻击;又如网络空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网络空间的军事化已是必然,网络军备竞赛愈演愈烈,能否就网络军控、网络战规则等达成共识亦非易事。再如到底需不需要网空国际规则,美欧对来自联合国、中俄等发展中国家的倡议一概质疑,坚持认为现有国际法律体系、《网络犯罪公约》等已足够应对网络威胁,无需另起炉灶。主要国家之所以就此相持不下,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核心问题将决定未来信息社会的走向。 另一方面,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出现,愈发凸显规则进程的严重滞后。原有的老问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服务带来的问题又源源而来,新旧问题相互叠加,既增加了各国管理网络空间的难度,又给国际规则的制定带来了新挑战。例如“棱镜” 事件,敦促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信息时代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责任,重新界定信息时代的个人隐私,重新寻找限制企业与国家强大技术能力的可行办法,重新划定国家权力的边界,重新探讨约束国家行为的国际规则。维护一个和平、安全、稳定和开放的网络空间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各国应本着开放、创新与合作态度,努力缩小和化解分歧,尽量放大共识,少指责多务实,言行一致,在维护本国网络安全上积极作为,这才是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应有的负责任态度。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缺失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如何团结一致,有效参与规则的制定应该成为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信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 链 接 << 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2013年6月25日,据韩联社报道,包括青瓦台总统府在内的16个机构的网站遭攻击,并陷入瘫痪,其网络袭击预警级别一度提升至“关注”级。国际黑客组织“匿名者”宣称为此次攻击负责。 ●2013年4月6日,“匿名者”展开“行动以色列”攻击行动,放话要将以“从网络世界擦除”,攻击目标指向约2万个以脸谱账户和近2000个网站。“匿名者”还在网上呼吁全球黑客于5月7日加入其“美国行动”,对美国发起网攻。 ●2013年3月,卡巴斯基实验室在捷克、爱尔兰、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等国政府电脑,以及美国一些智囊团、研究机构以及医疗服务机构网站上均发现一名为“MiniDuke”的最新恶意软件,目的是为窃取政治情报。实验室宣称这种恶意软件可能“十分危险”,至少包括英美德日等23个国家、约60个网站受到影响。 ●2013年3月,国际反垃圾邮件组织(Spamhaus)和一家荷兰托管公司“网络碉堡”(Cyberbunker)发生纷争,致使全球互联网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攻击数据达每秒300G,全球网速也因此减慢。 ●2012年11月,“匿名者”发起名为“反以色列”(OpIsrael)的行动,重点攻击以外交部、国防、总统府等政府机构和耶路撒冷银行等金融网站,散布了大量政府支持者的个人信息,并在网上列出多达663个受到破坏的相关网站。对此,以财政部长尤娃尔—斯坦尼茨11月18日表示,尽管以政府网站自新一轮加沙冲突来已遭到多达4400万次黑客攻击,但只有一次让黑客得手,大部分都没有成功。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黑客组织对美第一资本投资国际集团、太阳信托银行、富国银行和汇丰银行等20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发动了三波DDoS攻击,导致这些网站速度变慢,数据出错,先后死机。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26日 23 版)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