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敏鑫认为,自己“领了校长书记的旨!” 至今,管敏鑫仍认为他被“解聘”的一大原因,是领导“更迭”,“之前下旨的人,如今走了,新来的领导不了解情况或是不支持”。 事实上,饶毅也曾在此前的多个场合说过,他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改革之所以得以进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 如孙贤和所说,这些科技高层人才考虑的不光是工资、待遇,他们更考虑自身的社会价值,考虑是否能真正作出贡献,真正起到领军作用。他们更需要考虑事业上的长期发展,归国后让他们自生自灭,或让用人单位自行解决都是不够的。 当然,如果真的“领了旨”,海归是否就可以像拿了把尚方宝剑一样大开杀戒,也值得商榷。毕竟,一些海归,即便是高层次人才也多是科研出身,他们有着让人信服的科研阅历和学术视野,但管理经验如何,则因人而异。 “想法谁都承认是好的,但改革还是没改成,你能说自己很有本事吗?”王小凡说。 就在管敏鑫“被解聘”前后,一份就科研小环境建设的讨论记录在科学界传播开来,参与这次讨论的有鲁白、施一公、饶毅、王晓东等科学家。在这次讨论的结尾,王晓东转述其博导的两句话,“第一,你无法改变世界;第二,做正确的事情。”接着,王晓东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正确的事情。我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东和张琛为化名)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