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侨·华人 >>外媒解析西方看中国:抱偏见无法解释中国的成功(2)

外媒解析西方看中国:抱偏见无法解释中国的成功(2)

时间:2013-04-08 16:32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新闻网
中国观察的遗产 我们如何评价中国观察?由于中国观察不是真正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汉学研究,我们需要的不是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待其成果,而是要将其当作一种政策工具,评价它对政策制定的贡献。毫无疑问,在冷战期间,

  中国观察的遗产

  我们如何评价“中国观察”?由于“中国观察”不是真正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汉学研究,我们需要的不是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待其成果,而是要将其当作一种政策工具,评价它对政策制定的贡献。毫无疑问,在冷战期间,“中国观察”对西方媒体的贡献很大:无论它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它至少告知了公众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它主要被西方国家政府用于制定其对华政策。在冷战的高峰期,数以百计的“中国问题分析家”,曾受雇于美国情报和国防机构,负责监控中国事态的发展。

  下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作为政策工具的中国观察实际效用如何?它作为预测工具的价值几何?如果我们让为数众多的老资格中国观察家回来做一个自我表白,他们大概会毫无犹豫地承认,尽管他们基于当时可提供的资源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他们的行当终究是没有预测价值的。

  具体来说,无论是论研究者的数量、数据库的规模和知识积累的多少,美国迄今为止在中国研究这一领域投入的资源都是首屈一指的。

  尽管如此,中国观察在当今的现代中国学研究领域,留下的遗产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一位典型的资深中国观察家,在实践中学会了必须非常耐心、细致地收集基本信息,在接收官方的说辞时极为谨慎,而且会极为小心地评估和解释官方出版的信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许多青年学者对采取这些预防措施不以为然。但是,这种细致甚至繁琐的数据收集方法,对于区域研究这样的实证学科还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作为冷战的学术产物,以前的中国观察的对象主要定位为“共产主义问题”,所以特别强调中国发展的消极方面。这对于今天的西方媒体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西方媒体仍然倾向聚焦和报告中国的消极方面,夸大中国面临的问题,有时甚至有断章取义之嫌。例如,许多西方评论家还是使用双重标准来评价中国的崛起,认为中国崛起必然不是“和平”,而必须是破坏性的。中国的对于邻国的外交新举措,通常被解释为“过分自信的行为”。当中国的经济增长从10%放缓至8%(仍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增长表现),这种放缓居然被命名为“硬着陆”。

  诚然,学术研究必须专注于问题,一个优秀的学者,必须以怀疑态度和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作为研究的起点。但是,今天太多中国研究者仍然继承了过去的偏见,延续他们的“在中国发现问题”的研究思路,不分青红皂白地致力于寻找官方来源以外的“替代性解释”。这导致了对中国的发展,缺乏多元的意见和持平的解释。

  以中国的经济崛起为例,中国在过去30年持续两位数的增长,已经使之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因此脱贫的人口超过了历史纪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历史性成就。许多抱有偏见的中国观察家,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解释过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不过,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一个持平的判断,这本来就不是“中国观察”的初衷。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思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5-10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