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村失能老人医疗、就医困难 由于农村失能老人多处边远山区,且居住分散,照料人员多数年老体弱,又无应急呼叫和联络条件,而当地乡镇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满足不了失能老人就近就医的需求。农村失能老人医疗负担重,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较低,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有病不敢住院,生不起病。农村失能老人普遍存在门诊医疗费用困难的问题。 (三)农村失能老人护理问题极为突出 在我们入户调查中,子女在身边的占34.78%,但这类留在老人身边的子女,大多是自身患有精神、癫痫等疾病,自身都不能自理,更无力照顾老人,目前大多数农村贫困失能老人都由同样年老多病的老伴照料。如遂宁蓬溪县新会镇桅杆嘴村三社78岁的重度失能老人杨庸和,患脑瘫病瘫痪在床10几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52岁的儿子患小儿麻痹症生活也不能自理,至今未婚,杨庸和老人82岁的妻子既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又要照顾儿子,年老体弱的老人心力交瘁,力不从心,他老伴常常叹息“我真的好累哟”。 (四)农村失能老人生活孤寂,精神慰藉缺乏 因外出务工人员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两三户人家,三四个“空巢老人”居住,老人十天半月无人说话,只好与猫狗为伴;有的地处偏僻,既无电视,广播又不通,老人寂寞冷清、无助无奈。加之失能老人大多瘫痪在床,邻里平时往来少,又无联络工具,生疮得病无人知晓,生活孤独凄苦。 (五)农村失能老人配套设施短缺 在我们深入农村入户调查中,失能老人瘫痪在床的比例大,失能程度重,自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护理人员年老体弱,照料极为困难,迫切需要轮椅、医用护理床等相应的设施。如蓬溪县新会镇会宇坝村79岁的陈太孝老人,重度失能,瘫痪在床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儿子又是痴呆,全靠年老且重病在身的儿媳护理,老人仅靠屋梁上的一根绳索帮助起身,生活凄凉。 (六)农村部分失能老人生活困难 由于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经济困难,我们调查发现,部分家庭仍然存在衣被和家用日常生活品短缺,个别失能老人甚至在危房和简易的板房中生活。如仁寿县汪洋镇大勇社区87岁的重度失能老人石付容(女),与62岁的弱智儿子一起生活,家贫如洗,原居住的土坯房已垮塌,目前母子二人居住在社区搭建的简易板房中。 三、解决农村贫困失能老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失能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大量增多,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是对政府和社会的考验,也是对千家万户道德伦理的考验。虽然近几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着力推进社会化养老、加大政策、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基层养老服务组织及失能老人护理津贴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府托底作用。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失能老人各类需求,这一严峻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特别是慈善公益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为失能老人建档建卡 以全国范围内启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活动为锲机,建议开展全省失能老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为失能老人建档建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以失能老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平台及工作和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保障失能老人合法权益 完善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体系,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明晰政府、家庭成员、社会的责任,切实保障失能老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弱势老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把高龄、孤独、空巢、失能老人列为社会维权服务重点对象。做好失能老人法律服务工作,拓展失能老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三)建立村级失能老人服务组织 积极培育乡镇和村一级的服务组织,创新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建立机构进社区,服务进家门,具有入户服务失能老人功能的服务组织。政府在实施失能老人护理补助政策的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失能老人服务,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机制健全的服务体系。 (四)建立失能老人分类救助机制 对于贫困失能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应该根据失能程度及家庭贫困状况,形成差异化的保障补贴。建议将60岁以上的农村失能老人纳入享受残疾人补贴范围;对享受低保的失能老人实行分类救助,在国家低保标准上,上浮一定比例救助;将其他农村失能老人纳入临时性生活救助,如医疗门诊费、生活设施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农村失能老人。 (五)加快养老护理服务队伍建设 要加快培育发展养老服务行业的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构建“政府支持、社会组织运作、实体服务”的机制和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要制定养老护理服务行业标准,推行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对失能老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院校专业培养、在职培训、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养老护理知识及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 (六)全力启动对贫困失能老人的项目援助 建议在全省启动“关爱贫困失能老人行动计划”,由老龄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共同参与,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组织负责实施。依据调查情况,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的不同需求,实行设施(轮椅、医疗床)、生活救助、门诊补贴、衣物、护理培训等项目援助。慈善组织还可设立“救助失能老人专项基金”,重点帮扶贫困失能老人,有效发挥慈善组织的重要补充作用。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