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的数量持续增长,并呈现出高龄伴随失能的势态。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老年人口的19.5%。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1240万人左右;我国城乡完全失能老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和6.9%,农村高于城镇,农村的失能老年人问题更加突出,成为老龄化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虽然各级党委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失能老人的政策和制度,但应对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增长的各种能力还不够,制度的覆盖面也有局限。失能老人,尤其是农村失能老人,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爱。 我省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状况究竟怎样?他们有哪些需求和期盼?我们本着“民生慈善、重在行动、点滴做起、雪中送炭”的工作理念,按照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开展扶贫济困的基本原则,为摸清四川农村失能老人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我们选择四川部分地区开展了“2014暖冬行动暨农村失能老人慰问调查活动”。2014年11—12月,由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带队的3个慰问调查小组,采取社区座谈、走访调查、入户询问、调查问卷等方式,先后深入阿坝壤塘、汶川、遂宁蓬溪、巴中通江、平昌、达州通川、雅安雨城、眉山仁寿、南充顺庆等地乡村,实地入户慰问调查贫困失能老人196户,调查福利机构95个。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贫困失能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及相关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本次实地入户调查,取得了我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别贫困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情况的基础资料,为政府有关部门和慈善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帮助农村贫困失能老人及建立“救助失能老人专项基金”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省失能老人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我省失能老人基本情况 2012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人 1433.1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7.74%,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老年人群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我们调查地区失能老人比例约为8%,据此推测,目前我省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约有115万人,其中农村户籍失能老人约69万人,占失能老人的60%,城镇户籍失能老人46万人,占失能老人的40%。随着年龄增长,失能比例将越来越大。 (二)我省失能老人呈现的特点 1、农村贫困失能老人基数大、寿龄高、空巢多 巴中通江县60岁以上老人1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其中60岁以上失能老人10360人,占老年人口的7%;独居空巢老人,因子女常年外出务工等原因的留守老人5.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35%。遂宁蓬溪县新会镇会宇坝村有435户人,总人数1169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4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1.13%;80岁以上老年人49人,占全村老年人总数的19.84%;在家人口296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5%。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3人,占全村在家总人口的58.45%。眉山仁寿县富加镇章平村村支书徐克军介绍,该村六社户籍人口数227人,其中90%以上的人员外出务工,在家人口数仅17人,占户籍人口数的7.49%。留守17人中,60岁以上老人9人,占留守人口数的52.94%;儿童5人,占留守人口数的29.41。 2、农村失能老人多处边远山区,贫困度较深 农村失能老人大多生活在高寒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脱贫致富难度大,家庭极度贫困。阿坝壤塘县是集“老、少、边、穷、病、教”为一体的藏族聚居区,截至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4.27万人,农村低保户有1985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6.50%,且该县是阿坝州大骨节病人最多、分布最广、病情最重的县,仅大骨节病患者就占农牧民人口的35.4%。 3、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能力弱化 在我们入户调查的196户农村失能老人中,家庭护理占98.2%,个别靠农村社区志愿者照护。护理人员中,夫妻护理占48.86%,子女护理占39.77%,另有父母、兄弟、亲属、志愿者护理。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有限,需要他人照顾,随着“三口”家庭的形成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而子女为生计外出务工,不能专人照顾,又无经济能力请保姆照顾,难以平衡工作与照料、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部分高龄失能老人的子女也步入老年,在自身体能下降的同时,照顾父母更成为沉重的负担。 4、农村失能老人因病致贫 失能老人的年龄普遍偏高,70岁以上的农村失能老人9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中风等疾病,因居住边远,行走不便,无人联系,加之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使得治病艰难。虽然大多数失能老人享有新农合医疗,但报销比例较低,老年人有病不敢住院,买不起药,不能对症施治,致使失能加剧、痛苦加重。大部分失能老人家庭困难,依靠子女承担较多的医药费,往往形成一人失能全家致贫的状况。 5、农村失能老人入住机构难 目前许多养老机构硬件设施设备、服务功能常处在基本保障阶段,不具备接收失能老人入住的条件;多数养老机构面临“护工荒”,现有人员普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养老机构抵御风险能力低,面临缺乏法律保护的问题;民办养老机构收费较高。如成都市民建民营养老机构对失能老人收取的费用每月约为4000元左右,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还需自己解决医疗等费用。农村失能老人基本无固定经济收入,难以承担高昂的养老费用,失能老人住不起养老院。 二、我省农村失能老人所面临的困难 (一)农村生活无保障的失能老人比例大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省,我们所调查的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农村失能老人中的五保户是国家政策全覆盖,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吃、穿、住、医、葬由国家供养;享受低保的农村失能老人只能解决部分生活问题,医疗、护理等无保障;而农村多数失能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在外务工的子女寄钱回家或在家的监护人提供。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子女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不尽赡养老人义务;有的外出务工者长期不与老人联系,家中老人度日艰难;有的因外出务工效益不好,不给老人钱物;有的外出杳无音信,撒手不管。上述情况致使失能老人生活艰辛凄凉。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