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则比尚洁“觉悟”得更早,有三个女儿的她,二女儿一年级就转到了衡水,小女儿更是学前班时就被送到了衡水。她的大女儿仍在北京读书,“大女儿一直在北京上学,但是不能参加高考,学的东西不一样,回去考试意义不大,就直接上了职业学校。”田蓉说。 田蓉来北京20多年,和妹妹在北京经营一家烟酒商店,已经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平时在城里租住。“虽然在这里这么多年,但是没有户口。孩子上学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第一大事,我们不能拿孩子的命运去赌。”田蓉说,如果到了高考前才让孩子临时回衡水,不止整个知识体系不一样,孩子心理也会有落差,“孩子从小在北京长大,不会说家乡话,各种习惯都不相同,怎么融入到当地的学校?” 尚洁也认同田蓉的观点:“反正都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晚回去不如早回去,以河北那边的教育水平,晚些回去可能都跟不上的。” 得失 “在京多年已无法回头” 见到妈妈后,小女儿惠茹一刻不停地围在田蓉的身边,给妈妈展示同学送的小玩具,催着妈妈回家,“一个月只有这么一次,估计她想赶快回家看电视吧。” 田蓉说。 二女儿小霖说,最想念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家附近的莲石湖公园是她和姐妹们最爱去的地方。在那里,妈妈陪她们骑车、放风筝。夏天的时候还下湖去摸小鱼,5厘米长的小鱼,一捞就是几十条,这是她们一个月才能和妈妈一起拥有一次的幸福时光。 刚离开爸爸妈妈的时候,小霖偷偷抹过好几次眼泪,“班上好多同学都哭过”。小霖说,班里像她这样的孩子有十几个,大都是在一遍一遍的眼泪里走过来的。在学校寄宿的日子需要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一开始挺难的,但现在衣服洗得可好了,有时候回家也会帮妈妈做点家务”。 把从小一直带在身边、在北京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到衡水读书,从下定决心到真正行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一位父亲说,刚把女儿送走的时候,一想起来就流泪:“如果孩子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我应该不会那么做。”“有没有想过离开北京,带着孩子回老家?”“没办法,在北京这么多年了,已经没法回头了。回去从头再来,也很难给孩子现在的条件。” 佳佳在衡水寄宿虽然适应得很快,但也偷偷躲在被子里哭过几次。现在的佳佳已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同学们比较喜欢问我问题”。每次回家,佳佳的爸妈都会给她做最爱吃的虾,“基本一次能吃一盘。”佳佳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回到北京后,她常和妈妈一起看时下流行的电视剧,还经常和同学一起在公园玩,“和我玩得好的几个也都是每个月坐火车回家的。”佳佳很多小伙伴的父母在北京已经有了不小的生意,“有做房地产的”,但同样选择把孩子送到衡水寄宿。 佳佳说,在衡水上寄宿学校,老师能督促学习、照顾生活,没什么不好。“那你觉得衡水、邯郸是你的家,还是北京是你的家?”“我还是觉得北京是我的家”。 对话 “我们在北京, 没打算回去” 北青报:在孩子上小学前,一直都跟着爸妈,突然让她们去衡水寄宿,有没有觉得不舍得? 尚洁:我心比较大,但是孩子他爸受不了,一开始还抹眼泪了,但没办法。 田蓉:当时确实也考虑了很多,但如果现在不忍心离开孩子,到了快高考才让她回去,很难融入、跟上进度,所以决定从小就让孩子去适应衡水的环境。 北青报:有没有想过离开北京?因为在北京住房条件不是很好,比较辛苦,为什么不考虑回家发展,带上孩子一起? 尚洁:我这个人很知足,不觉得没有房子就不叫家了。我们在北京十好几年了,没打算回去。不过因为孩子上学,我们也考虑是不是要回邯郸买房,而且确实在北京也不可能买房子。 田蓉:我没怎么在衡水待过,回衡水比在北京好还是差都是未知。我在北京做生意可以保证孩子的生活。孩子们都很懂事,她们理解父母的选择。 北青报:以后打算怎么办,想让孩子回来吗? 尚洁:暂时没有打算。现在再回北京,找人都进不去。我知道有想家回来的孩子,只能上打工子弟学校,条件根本不行。现在孩子还小,说不定以后高考政策就放开了,我们还可以考虑来北京上学。如果政策不变,还是想在衡水,争取考上重点中学。我们是邯郸人,不太了解在衡水怎么考中学,实在不行就回邯郸。未来,能考上北京的大学最好了,毕竟是大城市,机会多。 田蓉:我准备初中就让女儿转学,上衡水五中,那边更容易考上重点的衡水一中。我打算让孩子们一直在衡水上下去,能考上好大学。毕竟衡水的教育质量大家都知道,很好的。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