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施乐会置顶费调查:曾“12名员工4年筹集2364万元”(2)

施乐会置顶费调查:曾“12名员工4年筹集2364万元”(2)

时间:2014-11-19 10:14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方都市报
正当施乐会快速膨大时,叶尔加老人去世,再加上经济不景气,2013年10月,企业停止了对施乐会运营经费的支持。 失去经济支柱的施乐会,落入了自己构建的零管理费陷阱中。互联网公益,以人工服务为主,人工成本较高。

  正当施乐会快速膨大时,叶尔加老人去世,再加上经济不景气,2013年10月,企业停止了对施乐会运营经费的支持。

  失去经济支柱的施乐会,落入了自己构建的“零管理费”陷阱中。互联网公益,以人工服务为主,人工成本较高。他们该何去何从?

  方路说,也曾考虑过从每笔捐赠中收取服务费,但最终又否定了这个提议。“我们的招牌做了这么多年,不从善款抽成是宗旨,所以我们没有去做。”

  后来,施乐会决定从现有七个求助板块中拿出“助医”板块,试验“帮他置顶”功能。希望部分捐助人向受捐人捐赠的同时,愿意向施乐会平台捐赠一部分支持费用,以弥补运营经费的不足,同时把最急需帮助的捐赠项目推荐至最佳位置。

  对于网站而言,顺序也是资源。仅仅在求助主题的顺序问题上,施乐会就曾在网友的争议声中,频繁修改规则。

  最初,在施乐会的网站上,只要获得善款,求助的主题帖就能排在第一页第一位。捐款人王克俊发现,这个规则“被少数有心人利用来自己顶自己”,等这些人占领了第一页之后,后面的求助者都不容易得到捐款了。于是后来网站又分别改为按发布日期排序、按热帖排序等。真正与“置顶费”相关的设计出现在2011年8月6日,施乐会在求助者主题页面增加了“帮他置顶”按钮,置顶顺序按求助者所得到的加“热”金额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加热金额将用于求助者的百度关键字推广。

  从2011年到2012年,主题排序的规则又更改过数次,但最大的变动出现在2013年9月25日,施乐会增加了“匿名置顶”功能。

  “我们对网站主题的账号设限,不能给自己捐款,但事实上他们可以另外注册一个账号,后来就有求助人说善款是他自己捐的。”方路意识到,在规则设计上确实有先天不足。

  新规出台后,即有网友留言:“你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不让网友和爱心人士查到到底挣了多少钱,掩盖真相,让网友和爱心人士看不到求助人每天花了多少置顶费,说白了,施乐会就是打着帮助求助人旗号敛财而已!”

  “花钱买头条”

  马云曾说过:“慈善必须以商业的计划执行,以商业的形式执行,慈善才能走得久走得长。”方路说他最初的出发点也在此,但他承认,慈善和商业的边界在哪里,确实“不太懂”。

  “只要受助人所募款不足投入的广告费,差额我们全部返还给受助人,同时保证受助人有5%的收益。”方路举例道,如果求助人当天将100元置顶推广费投入到施乐会,而当天募集的捐款只有80元,那么差额还有20元。施乐会则将差额20元钱以捐款的形式退回给受助人,再将100元钱的5%也就是5元再补给受助人。这样一来,受助人投推广费的第二天,将收到80元网友的捐款,以及25元来自施乐会的捐款形式的补贴。

  以此计算,网友当天捐赠的80元善款,只有5元真正用在受助人身上,而施乐会得到了75元。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因为5%的收入保障,受助人开始拼命往施乐会“扔钱”,扔得越多回报越多。方路说,规则是由他和团队制定的,当时并不觉得有任何问题。“现在看来,没有设置上限不合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有网友将2月19日的置顶费明细发布在施乐会官网上,总共20名求助者,费用从高到低排列,排名第一的置顶费金额达4700元。

  与此同时,也这导致求助主题的捐款金额虚高。比如,求助人投了10000元钱做置顶推广,假如当天只募集到善款1000元,按照规则,施乐会首先要退9000元差额,第二天要退5%也就是500元保底收益,而这9500元是以捐款的形式退到求助主题里。如此一来,表面上受助人收到捐款加退款一共10500元钱,实际上只有500元善款收入,还有10000元是受助人自己出的钱。

  方路补充道:“第二天,他把钱提现出来,继续投,一天一天累积下去,就导致他的主题金额飙到一个很高的数字,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收到这么多善款。”之前媒体报道过,有受助人累计获得21万元善款,而其中有18万是置顶推广费,这些都是虚高的金额。

  对此,知名网络爆料人周筱赟毫不客气地发微博批评:“施乐会平台号称不收管理费,是他们嫌太少,法律规定管理费最高10%,而通过置顶推广费等,就可以对善款抽水50%-90%。”

  目前国内有关慈善的法律已远落后于现实。10%的管理费规定事实上仅出现于《基金会管理条例》,而施乐会的注册性质却是社会团体,现行法律法规对从事公益的社团管理费比例仍是空白。

  此外,10%的管理费规定在公益界也存在一些争议,有学者提出,管理费是公益机构为了高效运作慈善事业所必须付出的组织管理成本,不能对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管理费进行一刀切的规定。公益人士姚遥认为,要把好事做好不容易,一家民间组织有好的文化和制度,不贪污善款,不滥用资金,比提取多大比例的管理费用更为重要。

  11月12日,施乐会网站发出了一份《施乐会运行情况说明》,承认并公布了置顶费项目收入。该说明显示,2014年1月到11月1日,置顶推广项目收入5875266.98元,其他专项运营经费收入541189元。参加置顶推广项目人数605人,占总人数2.5%。总运行经费支出4672508.11元,占总捐助额的12.28%。

  置顶费都去哪儿了?

  目前,施乐会也在清退尚未执行的置顶费。

  对于置顶费最终去哪儿了,方路回应称“都拿去运营了”,人工成本占了大头,一个普通员工一年的薪酬在六七万元左右。账上还剩100多万元置顶费收入,以此“先度过这个冬天”。他承认,在收取置顶费过程中存在操作不透明的情况,当时并未标明受助人交了多少置顶费。

  早在今年三四月份,浙江省及金华市相关主管部门就曾到施乐会了解情况。浙江省民政厅一位匿名官员称,对于施乐会,慈善总会内部也存在争议,它的做法到底是创新还是违规,目前无法可依。由于有受助人提出异议,金华市慈善总会在今年5月叫停了置顶费。

  可是,没有置顶推广后,日捐金额寥寥。“我们就尝试,施乐会自己不做,让宣传公司来做。”方路这么解释与商业机构46网合作的原由,“做网络营销的很多,但46网容易谈一点,(我们)跟他们有点关联。”方路说,但所谓的“关联”究竟指什么样的关系,他并未透露。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