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后,金华施乐会又将自己摆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12年,这家曾创造了“12名员工4年筹集2364万元”惊人募款效率的网络慈善平台,因为给社工“最高15%”的筹款报酬而备受质疑。这一次,它又因被曝出向求助者收取“置顶费”招来非议。募捐扣点的做法,在国外并不鲜见,为何一到国内就生发“淮南为枳”的猜疑?关于慈善与商业的边界、捐款人知情权的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 胖乎乎的方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施乐会的官网上,醒目位置赫然挂着中国新首富马云的金句:慈善必须以商业的计划执行,以商业的形式执行,慈善才能走得久走得长。这似乎也泄露了施乐会深陷“慈善商业化”纷争的根源所在。 今年11月初,民间网络慈善平台施乐会被曝出向受助人收取“置顶费”,只要受助者缴纳置顶推广费,施乐会则将其求助主题置顶并进行网络推广,交费越多,排位越靠前。 这个机构对外宣称“每笔爱心捐款100%送到受助人手中”,可是仅从今年1月至11月1日,它就收取了587万元置顶费。目前,其上级主管单位金华市慈善总会已叫停此项收费,并进驻审计。 风波却并未就此平息。乐施会仅用7年时间便从一个地级市的公益机构发展成全国性慈善互助平台,受助人过万,累计捐款额度号称超过1亿元。一边是部分求助者和民众声讨“收费太高不合理”、慈善组织沦为商业机构,另一边也有求助人担心“弄垮了它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 面对汹涌而至的质疑,会长方路也颇有些困惑。公益和商业的边界在哪里,他自知并不懂;如果不这么做,机构又能有什么办法去应付海量的求助需求,并找到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关于“置顶费”的不同叙述版本 11月6日,《成都商报》率先披露施乐会收取“置顶费”一事。报道提到,2013年12月,李正勇8岁的儿子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L1型(高危组),随后在2014年3月份求助施乐会,以募集5万元治疗费。 “刚开始的时候有人捐,捐到200多元的时候,就几乎没有捐款了。”李正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其支付宝明细显示,从3月25日至8月7日,共交了14笔“置顶费”,少则100,多则3000,共计16000元。而其募集善款为30140元,除掉“置顶费”,实际用于孩子治疗的费用仅14000余元。 报道出来后,这种变相从善款中抽水的做法引发舆论一片哗然。但在部分求助者看来,这样的平台却好过没有。 11月16日,曾参与施乐会置顶推广的求助人金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家住湖北省咸宁市双溪桥镇杨仁村,3岁的儿子在去年9月被确诊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第一期化疗中,金家花费了20余万。为了治病,举家借债,仍无法填补缺口。 “我们求助了湖北省慈善总会,他们说没钱了。”此外,金先生也向当地民政局申请救助,民政局在去年和今年分别拨了3000元,今年金家又得到“小天使基金”3万元善款支持。 “施乐会求助门槛比较低,申请之后每个月都能领到救助款,到了一定募捐金额,想提现就能提现,比较方便。”去年11月22日,金先生的求助主题帖在施乐会网站上发布,3个月时间募集了50009.91元。今年10月20日,金先生在该网站上发起了第二次募捐,目标是20万,截至11月17日已募集23530 .11元。 前后两次募款,金先生均参与了置顶推广,除去置顶费,共获得了两三万元善款。“求助的帖子太多,要是不置顶,帖子就沉底,拿不到多少捐款,我宁愿有置顶费。只是对捐款人不太公平,但我们也是没办法。”金先生指出,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单独一个求助帖子的置顶费达到了三四万元,“太疯狂了”,他希望适当置顶,但费用不要收太高。 “置顶费”让施乐会陷于风波,公益人士郝南却认为,靶子打偏了,他在一个公益微信群里说道:“施乐会这个事,现在都没说到实质问题上,总在现象上打转……社会医疗体系不健全,大量需要体制外解决;注意力不均衡,资源不均衡;公众认知存在误区;操作没有规矩,监管不够,没有监督。” 公司化运作的慈善组织 门槛低,求助方便,善款来源及去向一目了然,提现快捷,这是一些受助人给施乐会点赞的原因。而对捐赠人来说,足不出户就能做善事,“100%到达受助人”的理念也迎合了人们对善款使用的期待。 施乐会呈跳跃式发展,其公开的宣传海报称:2007年机构募款16万元,2008年46万元,2009年65万元,但2010年便达到了270万元,比前一年翻了三番!2012年的募款则达到千万级别,为2007万元,2013年达到了2800万元。 事实上,“善款100%到达受助人”的关键前提是:另有他人承担运营成本。 施乐会成立于2007年4月,由一位叫叶尔加的老人家创办,她也是施乐会第一任法人。正是老人的儿子、时任金华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秉新出资承担了施乐会的运营成本,施乐会办公室也长期设在该企业里面。 方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现有的慈善组织可信度低,手续繁琐,善款流向不透明,因此他们决定开发一个网站,“用淘宝的方式做慈善,求助人出售困难,捐助人购买,直接点对点服务”。对外宣传时,它打出了“唯一免手续费爱心平台、善款100%到达受助人”的字样。 随着机构的壮大,2009年,金华市慈善总会答应接收其为分会,施乐会才成为今天的“金华市慈善总会施乐会”,注册为社会团体。 经过7年发展,施乐会内部已经建立了典型互联网公司的架构:一线为客服,客服以上是经理,经理以上则是运营官。与服务部门并列的还有技术美工和财务。方路介绍,目前施乐会有20多名客服,4个经理,11个技术美工和4个财务。此外,上百个“有偿社工”则作为施乐会的“编外人员”,负责走访偏远山区、无法上网的受助人。 同时,它参照互联网公司建立了基本工资加奖金的薪酬体系,其中客服人员的考核标准分别以募款量、帮助人数、服务程度来评价,服务程度又以投诉、咨询、建议等数据来参考。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