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犯的残暴让人愤慨,他们的犯罪动机,常被概括为“报复社会”,但梳理他们的人生经历却会发现,他们的故事平淡无奇,并没有特别大的波折。 他们是生活中某种程度上的失败者。厦门纵火者陈水总人生中最后的困难是想办退养,其户口上显示出生于1954年,而他认为自己出生于1952年,他想早一点办退养。迟迟不能办退养,让他得出结论“60岁了,身体有病,对不起家人”的结论。而今年2月,发生在贵阳的纵火案,嫌疑人苏某,是怀疑妻子有婚外情,这是另外一种失败。 他们不善于沟通。陈水总10次和邻居说话,有9次发展为吵架。但是在决定纵火后的几天,他反而非常平静。杭州纵火者包来旭一直独居,患有肺结核的他,本来很少喝酒,但是在纵火前的一段时间却经常豪饮。非常可惜的是,周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异常,更谈不上化解。 他们有些沉默,他们有些软弱———尽管最后走上犯罪的残暴之路,但却都不敢面对生活中的波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在社会的底层。一个现实是,3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大多数人受益,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生活被时代的车轮碾碎。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关注,但正因为深处社会的底层,却缺少条件、也缺乏心理健康的意识。 他们,其实就在我们之中。公共交通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在提高安检加强防控措施的同时,共处同一个社会的你我,也许都有可以努力之处。“报复社会”虽然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但也指出了解决之道:只有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才会有更少的人铤而走险。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