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艺,供职珠海特区报业集团,现系:珠海市影视剧作家协会主席,珠海城市路名总体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戏剧家协会会员,电白政协委员,电白县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1976年高中毕业后,陈毅艺历经“工农兵”三大岁月:毛泽东挥手指向农村,他就扛锄“上山下乡”当知青去了农场;华国锋挥手指向越南,他又扛枪“自卫还击”去了广西边防前线;邓小平挥手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他又扛笔到了那个“圈”里,闯珠海特区去了!可说他是那种典型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搬”的总走在时代前面的弄潮儿。这次,值他返电白参加“两会”前夕,我们记者一行对其登门专访。 “是茂名日报扶我上马,至今感恩不尽!”. 陈毅艺能顺利走上影视文化这条路,他说首先是结缘于茂名日报。80年代初,刚从部队退伍回到电白的陈毅艺,虽已在《中国日报》、《湛江日报》、《港城》、《凭祥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过作品,因是工人身份,去正在筹备创刊的《茂名日报》社应聘时,对方却爱莫能助。但日后陈毅艺为茂名日报创下四个“第一”:第一个发表影视新闻报道;第一个发表电视小品文;第一个发表漫画;也是唯一大量提供第一手影视娱乐明星专访及明星照片的作者。抚今追昔,他不无感慨,说:“是当年茂名日报给了我一个起步的平台,是茂名日报扶我上马,至今感恩不尽!”故他与茂名日报的情谊维系至今。 “不差钱,差时间。光阴逼人,已蹉跎不起岁月了!” 陈毅艺是个对钱没概念的人。他在中山坦洲买了一套房,自己不去住也不出租,空置lO年;他有华发集团的原始股票,但他从不去过问,无论是配送股或升跌,他都视等闲之;他借给朋友的钱(多则五万,小到三两千),长则逾10年,短则三几年时间,他也不去追讨。问他为何?他说:“朋友不还钱,肯定是有困难。如果追下去,朋友也没了,岂不人财两空?”对金钱的理解,他认为:“钱多不见得是好事。钱如果不与慈善公益,不与自己的事业兴趣有关,钱真的就是粪土。钱不与有意义的事物挂勾,钱再多也是没创造性、没生命力的数字符号而已。” 的确,前几年恰逢珠海有“内退”政策,别人打死也不愿“内退”,是因为少一分钱也不干,可年富力强,工龄己达30年的陈毅艺却是死缠烂打也要“内退”。他说:“我不差钱,只差时间。已活了近半辈,什么都活明白了,光阴逼人,已蹉跎不起岁月了!”他是宁可收入少一半,也不愿再为明星们做嫁衣裳到白头。报社给他高工资的同时,也把责任压力交给他,也把他的时间拿走,可说是给高薪“套牢”了。今天他虽然失去高薪:但他拥有人身与心灵的自由,赢得更多的创作时间与空间。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金钱,我们又可从另几个例子来诠释他的人格魅力。
当年他主持珠海特区报娱乐版面时,有一次刊登半版当地一位成功人士的创业史,部门主任怀疑有“猫贰”,暗中致电对方查询作者陈毅艺有否收取好处费?对方断然否认,并说在酒店采访完后,还是陈毅艺自掏腰包“埋单。平时,不少娱乐圈中人或经纪公司都会暗示他为对方写一千字就有一千元,发一幅照片就有一百元作为“宣传费”,文字越多,报酬就越高。但他不为此所动,说:“如果你真的达到条件上我的版面,我会贴钱主动邀请你做专访、拍照片;如果你配不上我的版面,那对不起,你出再多的钱也没门!”——当有些人把报纸版面据为自己“发财致富的自留地时,他却把报纸视为一份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去苦心经营。问他“后不后悔?他笑笑说:“不后悔,只是后悔没能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