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临别在村口 我回首而望,她似乎在问:你还来吗? 我默不作声地回答了:还来! “那你什么时候再来?”她接着问。 “等到花再浓些,日子再久些,就来!”我依旧默不作声地答着······ 伸出双手,遮住这个初夏有些浓烈的日光,不敢直视那些洒下的斑驳,因为终有些故事只能留在淡淡的记忆中。如果,当你无意间再打开的时候,或许早已物是人非。人事如此,村事亦然如此。
走过缙云许许多多的山村,有欣喜,也有遗憾。欣喜的是,当我们来的时候那些村庄还在,我还来得及跟她打个招呼,遗憾的是那些村庄真的已经在老去,老的她已经看不清曾经在山涧中泼水嬉闹,在高磡上偷跳的那群孩子。但她依然坚守在大山深处,我想她是相信那群顽皮的孩子虽已长大,但总是要回来的。
当我顶着初夏日光走进溶江乡花楼山里皂坑自然村的时候,心里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 花楼山村地处缙云溶江乡驻地1.4公里处,至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古有雕花楼房而得斯名。全村人口近1500人,辖花楼山、殿下、洋店、上塘等七个自然村,上文提到的里皂坑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因大搬快聚工程,里皂坑180余人全部搬迁,村内已无人居住。如今已然是瓦舍颓然,荒草没过了原来的山径小路,檐头的碎瓦,一味吻着旧年的枯枝落叶,上演这只有属于它们年复一年的深情。只有每年花季后偶然的养蜂人上山取蜜,或许会好奇地驻足观望入村的来客和那些残垣断壁后又自顾自地忙碌去。 他们只留下身后日光稀碎,任其记录着这里的一切。这样想来,也就这日光是除了泥墙、老树外最负责任的使者了,它用每一颗光子,虔诚地见证过里皂坑的缘起,也记录过她的繁华,也能陪着她慢慢归于自然。
浅浅的光晕,透过初夏嫩绿的叶隙,山涧旁的野桃也结出了小果子,而果子的味道或许也只有山中跳跃的精灵们才会知道了。
走过村里那段颤颤巍巍地水泥板桥,透彻见底的山泉依旧在欢快地哼唱着从未改变的旋律。山花、野果、山泉、草径,虽不语恰又满含柔情,或许这样的和谐未尝不是里皂坑最美的模样吧。至少当你厌倦繁华,闯入这个世外桃源,细水潺潺,山清水秀,以干净、透亮,为你守候。 环村走过,头顶的日光已经倾斜,我的影子也在随着日光快速长大;看似那天也渐渐高起来,蓝得让人心疼,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高高的风吹过颤抖的日光,吹过我们身傍倒塌的黄泥墙,让人惬意地忍不住想再多看一眼。 别了,里皂坑!或许我还将会来,再陪你听听奔流的山泉,数数枝头的叶落。汽车重新启动,轰鸣声搅扰了这份安宁,带着我们穿过树丛茂密的山路,下一站我们踏上寻找花楼山“红旗渠”的山道。所谓花楼山“红旗渠”其实是一条修建在500余米崖壁间的水渠名为“静岳堰水渠”。水渠始修年月无稽可考。据我们的向导花楼山村会计周坚阳告诉我们:相传修水渠时,因为山林水源问题,与附近几个村产生争执,当时还惊动了县太爷。县太爷让双方各自陈词说明原因,最终拍板花楼山村可以修建这道水渠。
不论故事真伪,但修建这条崖壁间的水渠工程浩大,哪怕是放到现在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想而知当时花楼山的先民们是投入了多大的人力物力才将水渠修建成功,最终在千百年间造福这一方生灵。渠道蜿蜒,白水山上的山泉随着它奔流而下汇聚在花楼山的深水塘,把花楼山先民的恩泽,自然的恩赐汇聚于此,也把花楼山人的勤劳和智慧,希望与未来汇聚于此。
簸箕潭 渠道的尽头清澈的水源也经过另一条山涧流出大山,山涧中大石林立与大源柿坑倒有几分相似。炎炎夏日若能约上几个好友,芒鞋竹杖,寻石而去,汲山泉感林野清凉,也不失为人生一大美事。若是你再稍微仔细些,便能在高低错落的山涧中,听到他们讲诉千百年的旧事了。
这条山涧经过泉水冲刷,其间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个水潭,有形如簸箕的“簸箕潭”,水不深,但清得透彻;簸箕潭下就是“斤丝潭”,丰水时飞泓从天而落,响声动彻天外。
斤丝潭 据向导介绍,这斤丝潭深不见底,曾有人以一斤丝线长度来测潭水深度,但依然不到底,故名“斤丝潭”。我眼见山水如此不免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之句“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想来王勃心中的美景也不过如此了吧。
花楼山还有一处千古秘境名为“麦磨岩”。岩上刻有“镰刀、耙犁、太阳”等岩画。有人说这是上古神秘符号,也有人说是先民的一种仪式遗留。我也做个简单猜想,麦磨岩再往前就是深不见底的斤丝潭,久旱不竭,或许古人认为有龙居于潭中。若逢大旱之年到潭中取水求雨,或有仪式将图案刻于岩石之上,便留下这千古迷案吧。仅作猜想,但也足能体现花楼山这方水土实属人杰地灵。至于真相嘛,还需更多人去探索了。
正午时,与花楼山临别在村口。 我回首而望,这个看似平常的山村,却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与乾隆皇帝有关的《珍珠粥》、建于吴越国天福七年(942年)的定明寺、神秘莫测的七星墩、天丝岩、双石岩,还有依旧在大山深处默默守候的里皂坑。 癸卯夏入溶江花楼山归题 云深石乱水从容,竹杖轻轻扣野踪。 古画天渠栖俗外,烟霞一棹挽村浓。 挥别时,唯有日光,仍在记录着此时此刻,凝望着这片凝望了亿万年的土地。放眼望去,花楼山那泊泊荡荡的阡陌勾勒出了属于她的山村美景,当我们沉醉在城市的繁华中后,或许来到溶江、来到花楼山看看这里层峦叠嶂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河流,在流逝的光影中听听岁月悠悠,便是对这个山村最大的慰藉吧。 行文至此,我想就以卢梭的《瓦尔澄湖》名句结束这篇短文吧!“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
花楼山亦是,里皂坑亦是,你我亦是~~~
花楼山人是懂得感恩,珍惜荣誉的,淳朴热情让我们感动。刚到村里,我们的向导就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照片和荣誉证书,这些几十年的证书斑驳的样子镌刻着花楼山人的勤劳和艰苦奋斗,也是他们对荣誉的珍惜和峥嵘岁月里的自豪······ 本文图片:树树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