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苏士澍——书生意气 激扬文字

苏士澍——书生意气 激扬文字

时间:2021-05-17 11:28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作者:胡树萌
 苏士澍,1949年3月生于北京 一个世代书香的满族之家。 2015年12月8日,他当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现兼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书生意气  激扬文字
——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

中国外宣通讯社记者 胡树萌

 

  苏士澍,1949年3月生于北京 一个世代书香的满族之家。2015年12月8日,他当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现兼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文物局出版社长,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主席,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法培训中心教授,艺术品中国网资深顾问。



 

  苏士澍是博学多才的书法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也是出版家。他1997年荣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获得过全国图书奖和最高编辑奖“韬奋奖”。他策划编辑的《汉西岳华山庙碑》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启功书画集》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精华》获第九届国家图书提名奖。 自他踏入文物出版社,编辑《历代碑帖法书选》丛书以来,经他多年努力,如今这一丛书已成为该社的品牌,在书法界与文化界有着较大的影响。这套书已达上百种,印数已达千万册。其中 《九成宫》 《玄秘塔》 《颜勤礼》等小碑帖已达百万册。他主持编辑出版的仿真复制《宋拓淳化阁帖》四、六、七、八册及《楷字编》 《行书编》 《草字编》 《隶字编》 《纂真字典》等数十种精品图书得到了广大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的好评。

  一, 受书香熏陶 得名师指教

  从小就受到爷爷的严格管束,被教授读书、习字。家里留下来的许多古籍,早已在博古架上蒙尘结网,煊赫一时的印章也在角落里开始了无休止的长眠,而那个异常冷落的空间,却成了苏士澍孩提时经常光顾的乐土。他翻看那些线装书,也许连书名都念不出,却看得津津有味,印章经他反复摩挲,包浆渐渐熠熠鲜光。

  苏士澍渐渐通文墨,能挥毫,在天真的稚气中开始有了脱颖而出的端倪。对于家藏之物,也开始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过程。这些特殊的爱好并没有耽误学业,苏士澍在学校里是人见人爱的好学生,成绩优秀。小学如此,中学依然,学习和爱好,相得益彰,始终伴随着这位共和国同龄人的成长。在中学时,他加人了共青团,成为学生会的干部。
 


 

  在他13岁那年,考人了北京少年官金石书法组,有幸拜著名书法纂刻家刘博琴先生为师。名师出高徒, 苏士澍和组里每一个成员一样,珍惜求学的每一分钟。几十年后,他说过老师的讲授不是听到耳朵里,而是铭刻在心里。

  随着少年时代的结束,少年宫的学习也画上了句号。 在 “文化大革命” 后期,他怀着虔诚的心敲开了刘博琴先生的家门。还没有完全摆脱厄运的刘先生被他的执着所感动,再次对这个本来就看好的学生,翻开了劫后余存的书卷……

  由馆授到亲授,师生关系更密切了。这一阶段的学习使苏士澍在艺术上得到飞跃。这时,对于苏土澍来说,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物和他偶然相遇,那便是启功先生。和启先生的交往,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年轻的苏士澍得以与启功先生结识,并与他结成莫逆之交。当几个单位向苏土澍发出邀请,他的社会地位将发生改变的时侯,他去请教刘博琴先生和启功先生,得到了一致最为中肯的指点:到文物出版社去!

  对于年轻的苏士澍来说,启功先生仿佛是一座庞大的知识宝库。老先生的才学人品,深深影响着这位后起之秀,几十年的追随,苏士澍耳濡目染,亲承謦欬,使他受益匪浅。

  苏士澍中青年时代师从启功,勤于研习,艺术大进。他的大篆和隶书,多以鸡毫软毫为之,古朴浑厚,疏朗洒脱,格局严整,气魄宏大。他的行草书和楷书厚重端庄,自然恬淡,神采潇洒,极富情趣。他的篆刻宗法秦汉,独具特色,让人在同一件作品中,可以领略到篆书、行书、篆刻的三种功力,很是赏心悦目。作品参加历届金国书法篆刻以及国内的重大展览。苏士澍先生的书法,以专注传统、深掘文化内涵为出发点,他追求的是一种深沉、古雅,给人以中和敦厚、严谨秀逸之美,这正是他独特的思考、运之为字迹的结果。苏士澍先生擅篆书、兼隶书,擅行草、兼楷书,而都取法经典,师古出新,与当前书坛浮躁、做作和变态、浅薄的书风形成鲜明对比。在世风日变、书风日变的今天,给人以传统的亲近、经典的魅力,并显示出他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高度 。

  二、读书写字、孜孜不倦

  苏士澍在文物出版社那真是一步一个脚印,从编辑到社长,社里同仁如云,能完成这一历程者,真是屈指可数。然而,苏士澍的最大收获不仅仅在此,关键是他从此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编书、著书、评书,当然,他始终没有忘记的是读书。



 

  苏士澍也曾流露过心中的憾事,那就是一直没有进过大学。其实,他一点儿也不需要遗憾,他一直在书法艺术最高的学府进修。启功、杨仁恺、郑诵先、刘博琴、昊玉如……诸多泰斗教授;各个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课堂;那么多馆藏文物书画珍品就是最好的教材;编书、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就是实习课……苏土澍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样的大学里学习,不断进取扩展和深化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是令多少人羡慕的事情。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早已获得了最宝贵的文凭。

  苏士澍在文物出版社编辑策划的图书,可谓洋洋大观。他经常说,编书就是读书,先人的智慧,行家的心血,我们先饱眼福,要珍惜这机会。真是这样,他编书绝无草草,总是全神贯注。

  苏士澍前几年曾举办过几次书法展,没有一次是单独的作品展,均具有读书的内涵。《读书励志》这样主题明确的暂且不说,像《文房四宝》《金石题跋》《情系草原》无不涉猎广泛,尽可能地展现字外的闪光点,他用诗词吟咏,借助载体展示,考证书学疑点。难怪有人说,看他的书法展就像读书,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读书人创作书法绝不是单纯的写字,他像著述一样,观者自然也要像读书一样,二者一相逢,即是知音。说到底,作为书法家的苏士澍始终没有离开书,他的书法印章也就始终氤氲着浓郁的书卷之气,还有金石之气和随时代而变的鲜活之气。归根结蒂,还是与书结缘的缘故。

  自古以来,书法家即是读书人。书法家应当博学多才,善书或者说会写字只不过是基础而已。说得学术一点儿,对一个书法家来说,写字只不过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绝非必然条件。多少书法家也一再强调功夫在字外的理论。苏士澍通过这么多年的探索,通过启功、杨仁恺等老前辈的熏陶,彻底明白了这一问题。所以他写字不忘读书,读书坚持习字,把学习书法和读书彻底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正因为如此,苏土澍不断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听取海内外同行的意见,每一次都有所收获,都令他欣喜不已。

  书法家写什么?这是苏士澍经常和朋友们探讨的事情。不能一味地书写诗词等前人留下的精华,要写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人不敢轻易写自己的东西,因为底气不足,唯恐“大作”贻笑大方。苏士澍为他们找出病因是读书少,开了药方是多读书。

  三、 关爱国粹 为汉字高呼

  苏士澍认为,学书并非个人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从未间断,这是世界仅有的文化现象。五千年来,在不断地吐故纳新、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有些文化因素一直贯穿其中,成为民族的标志。在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书法艺术,这些标志传到我们这一辈不仅不能丢掉,而且要发扬光大。



 

  早在1848年,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的美国传教士兼驻华参参赞卫三畏就说过:“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中国就会出现数百种文字,中国将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不复存在。”此言凿凿,发人深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写不好字,不敢写字,甚至不愿意写字......在中国,写字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苏士澍说: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关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必须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重视!让青少年从小接触书法、亲近书法,并不是要培养多少书法家、而是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无形的种子、扎下牢固的根,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正所谓“字如其人”“心正笔正”。

  因此,他曾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呼吁重视青少年的书写教育,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他身体力行,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汉字的知识,闪耀其魅力。他说过,绝对不能让汉字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变成活化石。

  在2011年,他主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湖南省试行的小学《写字》教材,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多方面观察孩子们的书写情况。

  苏士澍再办个人书展时都有了鲜明的主题。近几年,在四川汶川等地遭受灾难时,他以热情洋溢的诗文和娴熟的书法作品举办义展,捐资援助受难的同胞,以书法作为沟通情感的桥梁。他办过以文房四宝为内容的,使得人们开阔了视野,知道和书法密切相连的文化内涵。办过以读书励志为主题的,提醒人们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同时捐赠了价值400万元的图书。办过歌颂草原和马背上民族的展览,让我们看到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办过文化名城常州的书展,洋洋洒洒万余字的 《常州赋》 让人们叹为观止,他慷慨地把和常州有关的几十作品无偿捐献出来……从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苏士澍鼓动起人们心中对书法,对民族文化的阵阵热浪,由单纯的书写,转化成为一种振兴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

  在2012年,他又萌发了一个念头,编印一本和汉字、和书法、和诗词,也就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台历。他用正、草、隶、篆、行各种书体写了365个汉字,内容是诗人潘衍习关于汉字起源发展沿革的13首诗,并且对字的形音意作了简要的解释,从各个角度讲述了汉字的奥妙。并且在浩如烟海的古诗里选取了包括每一字在内的佳句,真是识字、写字、读诗、长知识好处多多。就在癸巳蛇年到来之际,苏士澍把这本特殊的台历《汉字365》 当作贺卡赠送给各界的朋友。他还要向全国的兰亭学校捐赠,给孩子们补氧。



 

  通过一本台历,他要让大家随着时光的推移,每天结识一个汉字。他说这不是权宜之计,要成为一个系列,每年出一本,10年之后,形势就相当乐观了。他把个人奋斗和复兴民族文化的大业紧紧联系起来。

 四、讲政治 重传承 传播正能量

  多年来,苏士澍不计功名利禄,弘扬民族文化,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与发展发挥正能量,脚踏实地干着许多实事。

  2014年适逢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他就抓住这个时机,在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的理事会上说,一定要办一个纪念邓小平的书画展,最好搞个巡展,办到深圳去。在他的策划下,这个展览真的搞起来了,真的到深圳去办巡展了。这个展览是从邓小平的文献中遴选出100段精彩而又独立成章的章节段落,请100名书法家以风格各异的书法进行创作。还有十幅绘画作品,有邓小平同志的肖像,还有仕丽的山河、盛开的鲜花,直接间接地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苏土澍亲笔书写了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这一邓小平的心声。本次展览先后在北京和河北的秦皇岛,广东的珠海、深圳、佛山,还有上海巡展。苏土澍亲自出席了在深圳的开幕式,并且满怀深情地发表了讲话。巡展中,观众好评如潮。特别在深圳,刚刚打开展品,就有人对着邓小平的画像拍照,而且不住地喊着 “邓爷爷” 。


 

  2014年11月,苏士澍及时组织他领导的协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一再叮嘱大家,要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充分发挥正能量,不作金钱的奴隶。他说我们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贴近生活,创作出真正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作品,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业和美好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他还说,我们要像治理雾霾一样,净化思想,千万不能沾染铜臭气。他和往常一样,积极行动,不尚空谈,马上组织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展”。经过动员筹备,展览12月4日在北京国粹苑如期开幕。

  苏士澍在文物出版社工作30年来,在宣传保护文物的同时,始终没有间断书法纂刻的研习创作,并一直关心笔、墨、纸、砚的制作,从点滴开始扶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他先后到合肥“黄山书画院”,巢湖“掇英轩”, 安徽泾县的宣笔工艺研究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泾县三兔宣笔厂,泾县余贤兵先生的 “艺宣阁”,泾县小岭卢一葵先生的“千年古宣宣纸厂“,绩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冯良才先生的 “良才墨业”,黄山屯溪张少华先生的“程君堂墨庄”,安徽艺术家方见尘先生的展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歙砚大师郑寒先生的工作室等调研,与这些单位和个人对创作和安徽文房四宝的寻根与发展作了深刻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苏士澍作为一名书法家,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使命,换言之,没有忘记自己的书生本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以先贤为榜样,继承和发扬着民族文化。他时刻告诫自己艺术创作不能以个人获利为最终目的,关键的关键是为国家、为后人留下点儿什么。(本文来源于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报》2017年第一期)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