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之下
作者:朱华梁 在五代十国那个动乱纷纷的时代,群雄逐鹿,狼烟四起,老百姓因战火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在那个乱世之中,有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此人名为冯道,字可道。他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历任高官,前后共侍奉过十个皇帝。因此,世人对他褒贬不一。瞧不起他的,多是朝廷命官,饱学耆儒。他们的说法是:“列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而冯道却把换主子当作换衣服一般,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更可耻的是,他还曾效力于辽主耶律德光,投降契丹,简直毫无一点羞耻之心。在当时的文人志士眼里,真正的忠臣应该是对自己的君主忠心不二,为国分忧。而冯道不但不对自己的君主忠心耿耿,追随到底。反而在自己所辅佐的君王后唐闵帝仓皇出逃时临阵倒戈,大开城门,率百官迎接起兵造反之势如破竹的潞王李从珂进京称帝。因此,众人都对他议论纷纷。 瞻仰古今,有多少文人志士曾赞颂屈原、文天祥的大义凛然,誓死保节,但同时也谩骂着冯道的所作所为。在他们眼里,冯道不外乎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罢了。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人口中的忠臣,他们效忠君王的方式却不一定值得我们学习。就如比干,他苦谏纣王,但还是无济于事,到头来,反而叫心让纣王给挖了。还有伯夷叔齐,他们选择效忠纣王,最后商朝被灭,他们发誓不食周粟,最后被活活饿死在了首阳山上。他们的骨气和毅力固然可贵,值得称赞,但最后,除了得到一个忠臣和有骨气的美名,貌似什么都没有了。再说,他们效忠的君主本来就是不对的,商纣王荒淫无度,十分暴虐,使百姓们苦不堪言。虽说作为一个臣子,应当力谏君王,时刻提醒及纠正君王的错误,但若君王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臣子也不必再对他死心塌地。这时,我们就应当正视君王及臣子之间的关系及作用。作为一个君主,他们的职责是为百姓服务,使百姓们安居乐业,而不是自己享乐。而臣子,就是辅佐自己的君王去安顿天下百姓的。如果君主昏庸、荒淫无度,这时你再死心塌地的效忠他,就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了。我认为,还有一点是我们需要认识的,就是朝代更替,管理天下的变了,但江山社稷不变,平民百姓不变。臣子需要关心的不应该仅仅是朝代的变化问题,更应该关注到在战乱下的人民。如果这世道是个今天你做王,明天我称帝的世道,那从中受苦最大的,一定是平民百姓。 他在投降其他王朝的同时,也避免了更多的战争,使处于战火中的百姓们幸免于难。就如他投降契丹,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但却确确实实的保住了上万普通老百姓的生命,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 在我看来,对自己的君主忠心耿耿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天下百姓了,臣子在效忠自己的君主的同时,也更要重视民生,不能因为一个王朝或皇帝而盲目的做出行动。大臣们既然有为君赴死的勇气,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力量去造福百姓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臣子们可以随意改变自己所辅佐的君主,他们还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底线的。如果他们看谁强就归顺谁,就不叫关心天下百姓了,而是权利的奴隶。所以,臣子们心里都应该有杆秤,自己掂量掂量,而不是盲目的去追随。 还有一点是我特别敬佩冯道的,就是他的眼界及肚量,在他位极人臣时,好好做官,但当他不被重用时,也不抱怨,仍然好好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把自己所治理的小县管理的井井有条,造福一方百姓,在别人因得不到重用而愤愤不平时,冯道早已开始安安心心的做他所想做的事了。别人心里只有一个王朝,一个皇帝,而冯道的心里却装着天下。
2019年元月29日 夏翎彰,笔名:朱华梁,生于2005年,重庆,祖籍河北。从小在重庆长大,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就读于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爱好踢足球,写作,读史。《表象之下》是在闲暇之余有感而发所做出的一篇文章。 (编辑: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