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民居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聚集族众,传承知识,服务生产,繁衍后代的人类载体,体现了崂山人民勤劳、智慧、勇敢、顽强的精神风貌。崂山民居大多是就地取材而建,外观多为花岗岩,建筑样式简洁明快,结构紧凑,硬山屋脊,建筑手法独特,能满足北方的防风、防雨、防晒、保暧、保证居民安全的作用。 房屋地址确定后,建设从地基开始,放线用拐尺、木架、外加目测的方法找出粗平,屋角对拉找方,最后用器皿装水四角定平是谓水平,地基基槽为崂山河砂垫层,乱石装基,干插缝结构,地上的第一次找平为基平口,地基之上用两层以上的长方形防水石(俗称块石)或质好面平的天然石料,四个屋角交错压缝,层层压拉,材料一般用加工成方形或长方形的长条式花岗岩蘑菇石,俗称石条或条石,两层以上有条件的人家会继续使用石条或块石,无条件的则只在屋角部分使用石条,其余部分外墙用乱石或天然石块,内墙一律用天然石块垒砌,内墙垒砌俗称布里子,一般由徒弟完成,外墙则全部由徒弟或小工协助大师傅完成。主要的粘合剂为当地的红色粘土,有条件的可以加石灰,后期用水泥。因为保暖和安全的原因,墙厚一般在60~80厘米。东西屋山墙埋有陶制烟道。 崂山民居一般分三间、四间或五间,正中间一间较大,称为正间,其门称为屋门,从基平口开始安装门框,前后支撑,自身用薄木杆交叉斜拉,以免变形;正间一般留有后门,是进出后院的主要通道,后院有大有小,为方便进出较大的后院,后门槛儿下的短墙高度较低,一般40~60厘米,后院小的甚至只比房屋后滴水宽一点,后门槛儿下的短墙就要高一些。建至前窗口下沿的上平时,进行第二次找平,俗称小平口。前窗口多用加工精美的花岗岩收口,加工样式与屋门口一致。整个房屋无后窗,或后窗较小,这样处理是出于保暖和安全保密的目的。 屋门两侧内墙上留有专门用来放置盘碗的地方,称为碗窝,其侧钉有长木橛,上面挂刀挂,以便放置菜刀,还可以挂箅子、锅梁(方音:穰)儿等,取用方便,且能沥水,使器物干燥,不易发霉长毛。 前窗一般用小型天然硬杂木修成5厘米Ⅹ6厘米Ⅹ100~120厘米的长方木料,栅栏状排列构制,间不容手,无法隔窗行窃,栅栏用卯榫结构均匀固定在窗框 上,窗框用较大木料制成,四角伸有窗脚,嵌入墙内,难以撼动,牢不可破,栅栏中间还有一条或两条横梁,与栅栏对扣结合使易变形的木料不易走形,外力也无法轻易左右拨动。外加窗板,白天撤掉或撑起,晚上重新上板或关闭。内糊窗户纸,俗称刚连纸,夏秋薄,冬春厚,讲究的还贴上红色窗花,蝙蝠象征富贵,喜鹊象征喜庆,鱼象征年年有余等。窗帮下沿称为窗台,外窗台一般用整条石条,上沿里外用双石条,俗称过木(上窗原本用木料,因崂山民居就地取材,一般用石条,比木料更经久耐用)。 前后门均两扇内开,木制,门内有插关,俗称门关,门关上有活舌,活舌的作用是不让门关退出,除非将活舌推上去,否则无法打开,两门对口处有门牙子交扣,从室外想打开门关更是上难上加难,同时还让人无法从室外看清里面的情况,世族大家屋门还有顶门栓或顶门杠,除非拆墙,否则从室外根本打不开。 如果要临时外出,门正面设门环,右门环与内设上门关相连,转动门环,就可从外面将门关严。门外面还设有门链,左右门各一条,一长一短,相互交叉串连,挂到门槛上方设置的锁箅上,上锁即可将大门锁闭,用于长时间外出。 院落大门与屋门相似,门更大一些,料更厚一些。 小平口以上屋角建材有用石料的,也有用青砖料的,门垛儿、窗收口也有用青砖料的,以各家建房条件不同而不同。其余墙体用天然小石料,方便易得,建设时省工省力。 窗的上沿上平称为大平口,前后墙要用青砖做探檐,也有用木料加木板做探檐的,探檐之上盖一排或两排青瓦,是为滴水瓦,以防止雨水流到墙上或渗入墙里,两侧山墙为八字型,山墙顶用青砖起凸墙封顶,四角盘雕飞翘,是为龙头,有钱人家还可以设螭吻望兽,喻家道兴旺。 接着要上屋架梁(桁架),架梁为大三角形,卯榫结构,端接处用人工大铁锔子勾结,底下平放梁为大梁。架梁内部呈米字状支撑,垂直于大梁、顶住三角形顶端的梁称为梁柱,与两侧的斜支撑梁柱构成米字头形架构。上完架梁后,要上脊梁,脊梁上要绑红绸花,再绑一双红筷子、枣、梨子等,比喻有梁(粮)、子孙满堂、生活甜蜜之意,还要贴“太公在此”贴和“上梁大吉”贴,均为红色。上梁要选黄道吉日。其余梁依次排列,称为檩条,即桁。所有梁上完后,鞭炮齐鸣,俗称起屋,人们会争想喊“起屋喽”意为房屋的主要工程完成。房屋主人要在正间烧香烧纸酹酒磕头,祈求平安大吉。 檩条上要铺苇箔,或玉米、高粱箔,多层扎紧,使之与檩条紧密结合,俗称屋把儿,其上要上泥,俗称屋把泥,用粘土、麦糠、米糠等合在一起和成糊状,均匀抺在箔上,干结后成为整体,再和把泥,涂在表面,上面粘上厚厚的麦秸草,细头向内牢牢插入泥中,用拍子拍平整,不停加密,起防水、流水、保暖、等作用。麦秸一层层上向推到屋脊上,前后两面麦秸交叉打结,用石灰或粘土封顶,上盖鞍瓦,鞍瓦侧面为阿拉伯数字7的形状。内墙用粘土泥抺平,地面用半湿粘土夯平,外墙用粘土泥填实留槽,干后,用白石灰勾缝。自此屋的外部结构大体完工。 室内用墼(ji)沿架梁间壁子,壁子上留有孔,是灶口,俗称锅嗓眼儿或锅嗓子。在壁子与山墙之间盘炕,用长墼呈丁字形排列,丁字形墼上平垒长墼,丁字形墼间留有烟道,形成回路,以便通气暖炕,主烟道与屋山墙烟道口间加呛风墼,使外风难以扑入,内风处出顺畅,加快烟外流速度,屋山墙烟道的下方离地平40厘米左右为敞开式烟道,便于通烟,另一作用是用于打釜炱(futai),让釜炱集在此处,不至于堵住烟道,堆积的釜炱可防雨,雨来吸水,雨去风干,可重复利用,十分科学。釜炱是指烧火做饭产生的烟油子灰,崂山代指烟道,其实是误读。炕的最上方用平墼,也称炕墼平铺封口,形成炕面,上面有泥封层,把炕烧干后,用粘土浆刷缝,让炕处于密封状态,不漏烟,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炉灶在正间,东西各一,对建,视家中人口多少定锅的大小,一般有8~10人锅,配风箱,灶膛有炉条、炉底、炉底封。 天花板送梁扎棚,一般用玉米秸,也有用竹板的,用木板的,留有棚口,棚上可放置地瓜等怕冻的粮食,也可放杂物,正间的棚一边为半棚,主要为冬天做饭时产生的蒸气留出扩散空间。东西两间的棚用纸封平,扎各种花色棚纸,俗称仰棚纸。 以上就绪后,就可搬家入住,并请亲朋好友来祝贺,俗称烧炕。一是增加欢乐氛,二是认认新家门,便于日后走动。 院落大部分开东南门,建设围墙,也有建东西厢房的,厢房的顶如果是平的,就称平房,也有建南厢房的,南厢房俗称倒屋子,有南、东厢房的有时候会形成过道,过道外口就是大门,过道俗称过当儿,大门称为过当门,比较高级。 至此,一般民居建成,就可以安居安业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崂山民居也有着不少变化,开设大后窗,大前窗,使得家里显得格外明亮,全是因为现代化的建材使用的结果,但花岗岩是少不了的。建筑布局也有变化,内部结构也有变化,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标准崂山民居大门
标准崂山民居大门内侧
标准崂山民居门环和门锁链(右侧门环可以转动)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