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论者认为,先秦诗歌以朴实、单纯、简洁、明快为特色。我认为胡树萌的抒情短诗,多具备这些特质;《不落的太阳》收录的作者近百首诗作,明显体现了上述品格。 《不落的太阳》既是诗集之名,又是诗集中三个专辑之一的名字,足见作者对此诗的看重。“妈妈/在儿女心中是/永远温暖/永远灿烂/永远不落的太阳。以万物的能量和生命之源——太阳,来歌颂母爱的伟大和永恒,凭的不仅是诗人的情思,更是赤子的胸怀。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具体的,诗人采撷了早餐、被子、村头、家门、深情的目光与带茧的手掌等意象,着力表现了母亲的舔犊之情、殷切的关爱。老茧是母亲操劳的印记,目光是传递柔情的媒介。哪个赤子能忘的了母亲慈爱的目光呢,哪个赤子能不心疼手掌上满是老茧的母亲呢? 诗人兼诗评家韩作荣先生说过,“诗之追忆,最深切最动人的篇章,大抵是对童年、故土的缅怀,那是因为故土是生命之根所系,是灵魂的家园,忍可以漂泊四方,可梦绕情牵的却总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诗人的故土之思,经常会和亲情之丝缠绕在一起,读者、论家也无法把它们分离开来。诗人以青青小草对茫茫大地的深情,表现对故乡、对辽河、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我是草/我是辽河/滋养的青草/”——《青草》中的反复咏叹,不仅吟唱了故园情思,也唱出了“华夏情怀”。“我是草/我是黄河/滋养的青草/我是草/我是华夏/滋养的青草”。从历史的长河看,从华夏悠久文明的长河看,诗人正是“青青河畔草”,是生命力旺盛的草,激情澎湃的歌者。《小草》不因自己的渺小而惆怅,不因自己的微小而自卑,自强不息的小草,“默默地忍耐着寒冬/等待着春天”(《冬天的草》)。而“在遥远的荒滩/生命如灿烂的火焰/多少次风吹浪卷/多少次雷击水淹/你不屈的腰杆/向着太阳/向着蓝天”,则是诗人对不屈服、不弯腰的碱蓬草的热情礼赞《碱蓬草》,还“用群体的奉献/织就出醉人的景观/——红海滩”。在《去远方——赴外地工作有感》中,红海滩的意象再次出现,它和芦苇荡、仙鹤、稻香一起,成为作者心底不可磨灭的故土的象征物。红海滩不仅仅是简单的象征性名词,还饱含了作者的满怀热情。
在题为《道不尽的深情……》的跋中,作者自谦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一名新闻工作者”。作者不仅有诗人的敏感和表现力,也具备了政治家的洞察力。第二辑《升腾的国旗》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政治洞察力,这种洞察和诗人的表现力结合起来,一篇篇见微知著的政治抒情诗就流淌于笔端了。从庆丰包子铺一顿普通的套餐,感悟和书写领袖的节俭、平易近人和共产党人的情怀;从满山的映山红、挺拔的翠竹和山间的流泉感受往昔创业的艰辛(《井冈山的情思》);从十天的短暂时光,感受“六十年的渴望”(《台湾——十天的时光》);从小小的雕像,体察人心的向背与厚重的历史(《雕像》、《朱自清雕像前》、《圆明园》);从走出红墙的“英武的国旗战士”和“激昂的国歌”,从“洋人的眼里”,体验祖国的强大和力量;并且“愿和平鸽永远在你的头顶/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这是多么自豪的情感呀!“在欢乐的歌声中/我愿同您一起去/拥抱祖国那喷薄的太阳”——直到在《钓鱼台——我醉了》,“我醉在这自由奔放的春天里/我醉在这微波荡漾的湖水里/我醉在这婀娜柔美的垂柳里/我醉在这妩媚芬芳的花朵里/我醉在这百鸟齐喧的歌声里/我醉在这少女浪漫飘逸的长发里/我醉在这参加社保的农村老大妈/开心的笑容里……”。 诗人的醉,是豪爽的“喝酒用大碗/举杯就能干”北方汉子的醉(《醉酒歌》),是“心灵的舒展”,是“最美的风景线”。
《我们再相见》一辑,以友情、爱情和生命为主要抒写对象,涵盖了多重感悟和思考。每次相见都是一首抒情诗,“我已把你雕刻在/我的心底/也想你把我记在心间/不解的缘/会让我们再相见/再相见”(我们再相见——写给华文媒体联盟美丽江西行第七届研修班学友)。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诗题,不说“再见”,说“再相见”,只一个 “相”字,就凸现了“华人的血脉/心手相连”的血缘和情感。 这一辑中,有对小草的歌唱:如果小草可以随意践踏/大地就不会有/锦绣的盛装——《如果》;没有你/哪里有春姑娘的秀美——《小草》);有对爱情的礼赞:只有你/爱情的魅力/使我们威武不屈/顶天立地——(《爱人——献给我和我同学的妻子》);新郎 新娘/世上最美的称谓/有了她/生命就开起了崭新的时光——(《致刘力源、景彤新婚之喜》);“向着彩虹绚丽的地方/比翼飞翔”——词句简短,意象优美。生命启迪了诗人的诗思和哲思,“生命能够永恒吗/永恒的/只有那无法挽留/悄悄流淌的时光/还有那/郁郁芬芳的思想”。诗人由此进入了深沉的思考,“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是尊为天子的帝王/都无法阻挡/悄悄流淌的时光”——《无法阻挡......》;诗人又是乐观的:“谁也无法阻挡/你心灵中鲜花的绽放/和那明媚的缕缕春光” 诗人的情感,在衡水湖畔(2010年5月28日,详见《对一位“母亲”的敬意》序)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拓展到了对其他生命的体察和感悟:“一个母亲无畏的英姿/却深深地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领略了/母爱的崇高和神奇......我们走了/我们走了/却留下对你——/一位母亲深深的敬意”。 收笔了,尽管意犹未尽······ (作者籍利平: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编辑中心编辑、中国青年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