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档的强劲推动下,刚刚过去的2月份,在最短的天数里创下了最高的单月票房纪录。有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最终报收40.5亿元,首次超越美国市场,跃居世界第一。 但是,在文化市场高度繁荣的今天,屡创佳绩的中国影视也存在复制翻拍太多、雷剧频出等现象。影视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真正走向世界?记者就此采访了新闻出版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和曾任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的张丕民。 让创作者充分展开想象力 10多年来,中国电影经历了井喷式发展。目前的电影总票房为300亿元左右,银幕总数近2.5万块。“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得益于多年来的深化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电影业的生产力,中国电影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言权正在越来越大。”张丕民说。 张丕民建议,要加大改革力度,不仅是在体制机制上要做改革,还应该解放思想,有更大胆的改革意识,该管的当然要管,但是还是要让创作者能充分地展开想象力,以赢得更多观众。”张丕民说,“不能一方面抱怨我们缺少优秀作品,但是当一些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出来时,又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这方面,《智取威虎山》做了很好尝试,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内容既通过了审查,又赢得了巨大的票房,这说明其中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张丕民建议,加快推进文化立法进程,包括对电影行业立法,通过有标准、有机制的审查,以减少粗制滥造,让制作、内容的创作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更加健康,比如当影视文化作品中出现涉及色情、暴力等内容时,能通过立法方面的管理把危害降到最低,同时保护创新,保护想象力。 不歌德不追俗不过度包装 翟惠生指出,当前我们的文化市场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歌德”的太多,讲德的太少;追俗的太多,通俗的太少;包装的太多,化妆的太少。 翟惠生进一步解释说,第一,不能做“歌德派”,要奔着问题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说清楚。如果不奔着问题去,只能脱离现实,隔靴搔痒。而讲德则是要娓娓道来,用好故事达到好效果;第二,不能做“追俗派”,但必须通俗。追俗是什么?是迎合,是忽悠,或者说是低级,单纯片面地迎合、追逐市场需求。优秀的文艺作品不能这样,不能跟在市场后面乱跑,但是要通俗,你说的话、所讲的故事人们得爱听,听得明白,因此通俗是最高级的;第三,不能做“包装派”,但必须化妆。包装派是形式大于内容,一看名字忽悠人,一看内容没有什么。但是必须化妆。化妆是什么?是为了展示内在美,把表现对象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这才是对受众负责的态度。 “就比如现在都讲要引入科技手段,结果是很多电影都纷纷拍成3D乃至4D片,但是不是所有影片都需要拍成3D、4D呢?不一定吧。这就是过度包装的一种表现。”翟惠生说。 翟惠生还指出,我们的电影电视剧,现在一年生产那么多,有那么多的翻拍、续集电影,很多拍出来了却上不了院线。即使播出来,又有多少是能留得下、传得开的经典之作呢?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确实已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了。只有精品才能激荡人心,经典是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向经典致敬是符合艺术规律的,但不能是戏说和篡改,否则只能说明缺乏创作的源泉。寓信仰引导、价值观引导于电影之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外国大片不也是这么做的吗?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文化深化”的积累,有“文化深化”的功力,浮躁和单纯追逐经济效益的人是做不出来的。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