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 高凯)湖北脑瘫农妇余秀华近来以不同寻常的诗句爆红网络,她质朴而狂野的作品在受到网友热捧的同时,也引来文化界人士的两极评论。 新年伊始,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爱你》、《在打谷场上赶鸡》等诗歌及随笔,在微博微信等地激起一波阅读和转发热潮。 再早一些时候,她的诗作接连在全国知名诗刊上发表,被邀请到北京一所大学参加诗歌朗诵活动。事实上,余秀华的“预热”可以推及去年11月,她的诗歌及随笔当时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发布在诗刊社官方微信平台上,短短几天,阅读量飙升至5万。 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庄。 “你把我灌醉,说镇上人群聚集。但我想着山里的一棵槐木。你把我灌醉,说有人请我跳舞。但我想着山里一棵落了叶的槐木……你看我时,我是一堆土,你看我时,风把落叶吹散,我是一堆潮湿的土。”网络上,余秀华这首诗歌下读者留言称:“感动,是因为我听到了一颗最朴实的灵魂的声音。” “质朴”、“自由”、“野性”、“冲击力”??这些正是网友评价余秀华诗句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特别的诗句加上颇为坎坷的个人经历,诗人与农妇双重身份的矛盾与戏剧性——这一切令余秀华几乎一夜爆红,当《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众多社交平台,文艺评论家和诗人的目光也被吸引过来,随后的评论明显两极分化。 旅美女性主义学者沈睿将余秀华比作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而后者被称为美国传奇诗人。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认为,“余秀华的诗,语言表达比较有力量,有质感,有痛感,文学性也不低。就算不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她也是位不错的诗人。” 另一个极端的业内评论以诗人沈浩波为代表,他认为余秀华把苦难煲成了鸡汤,不是个好诗人。沈浩波称,“无论是从余秀华诗歌的整体水平看,还是审视其中的局部语言,内在的情感与精神都没有太多可观之处。很多诗歌停留在情感的最表层,既没有深入进去,也缺乏表达的微妙。” 沈浩波进一步认为,公众对诗歌的关注或不关注,赞赏或抨击,与诗歌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倘若一个诗人名动天下,成为公众人物、社会名流,那么不是这个诗人自己有问题,就是时代不正常。” 对此,香港现代诗人廖伟棠撰文称,“非议余秀华之红的某些诗人、专业人士,对大众趣味的想当然贬低,基本上还停留在前现代主义时期的‘永恒的敌意’阶段,当然也包含了基于一种‘我是诗人’的自矜而来的俾倪。而因为这种身份自证,他们对余秀华们采取了双重标准,对自己与余秀华也采取了双重标准。” 无论如何,余秀华已经“火”了,她生活的那个原本偏僻寂寞的农家院落如今挤满了前来采访的媒体和出版商,据当地媒体披露,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已经亲自与余秀华接洽,准备出版其第一本诗集,陈新文称诗集正在收集编辑中,春节过后将与读者见面。对此举,他的态度坚决,“哪怕亏本也要出。” 事实上,且不论业内的冰火评价,以余秀华目前的人气,“亏本”应属“多虑”。(完)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