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中国城遗迹“中国屋”来源:海外网
早期澳大利亚华人移民所使用的信封和收据 来源:侨报网 据加拿大媒体报道,日前,加拿大卑诗省已通过内部决议,将于6月开始落实一项工程师行业守则,要求在建筑规划中保护本省华裔先侨遗址,规避遗址被地产发展项目破坏的情况。 “这是我多年来努力取得的一次胜利。”长期致力于华裔先侨遗址保护工作,加籍华裔朱伟光是这项守则最终得以顺利通过的推动者。 以史为鉴,百余年来拼搏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华人,因骨子里那份与祖国血浓于水的感情,为保护先侨文物、传承华族文化奔走着、努力着。 从图片到遗址,文物保护包罗万象 随着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华人艺术家和民间组织开始投入到保护早期华人遗址、完善海外华人移民史的行动中。从收集历史图片到守护先侨遗址,不同的文物保护形式下,是海外华人们如出一辙、渴望寻根问祖的赤子之心。 据了解,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办了“地下之城”文物展览、以早期华人移民史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美国华人艺术家荣美立,创建了“足迹地图”网站。用地图、历史影像、学者文献、美国官方数据、民间故事等详解华人移民历史变迁,荣美立将事实材料与艺术文化之美结合呈现,在忠实保存华人移民历史的同时,感召了更多人参与到先侨文物的守护中来。 承载一代华人记忆的,除了史实性的材料,还有人类八大艺术之一——建筑。美国媒体曾报道南加州中国城遗迹“中国屋”,被列入全美历史遗迹保护基金会最濒危遗迹名单,将被拆除。消息一出,总部设在洛杉矶的南加华人历史学会等团体,就不遗余力地为保住这一南加中国城遗迹而努力。 不只民间团体,各国政府组织也为华人历史的传承出力。新西兰政府曾设立一笔500万新元的基金,资助新西兰华人历史研究、文化和语言保护等工作。加拿大政府则将境内的3处华人遗址,包括维多利亚华埠、温岛哈宁角华人坟场和巴克围致公堂,评为具有国家历史价值的景点。 从耻辱到荣耀,历史烙印刻骨铭心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每一件先侨文物背后,都是海外华人不懈奋斗的历史。一张泛黄的收据,可以是20世纪初澳大利亚华人在当地水果业一度辉煌的曾经;一个简陋的洗衣板,折射着早期美国和澳大利亚华侨洗衣店的蓬勃发展。 然而,那些最早移民海外的华人,却在所谓的“卖猪仔”过程中,长期蒙受屈辱和践踏。 19世纪末,美国通过了臭名照著的排华法案,限制华人入境,并于1910年在“天使岛”设立移民监狱,无数华人在暗无天日的拘留中丧生。如今,残害他们的罪证“天使岛”被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控诉着那段黑暗的血泪历史。 事实胜于雄辩,先侨文物展现出的历史真相,任何国家都无法熟视无睹。2006年,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式就1923年的排华法案和不平等的“人头税”道歉。2012年6月,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排华法案向全体美国华人道歉。 历史的烙印深刻地落在老一辈华人身上。当荣美立为重现早期华人移民史而进行采访时,她坦言许多人都不愿意回忆这段痛苦的过去,但最终都会将自己的经历毫无保留地讲述出来,“因为他们明白,不忘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从继承到发扬,华族文化生根开花 新一代的华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 据美国《侨报》报道,全美中餐馆超过4万家,是各地中国城的支柱产业,但在学界却很少有人对中餐与美国社会的关系做过专门研究。如今,尔湾加大教授陈勇填补了这项学术空白,从华人餐饮文化出发,出版了一部阐述中餐与中国城关系的著作。 同样为华族文化撰书的,还有华人作家张凤。33年前,随丈夫来到哈佛的张凤开始了研究哈佛大学百年华裔精英的漫漫长路。“那个年代,大家最愿意写政治、经济领域的重要人物,对文化精英关注甚少,看上去文化人物处于弱势地位”,被评论家称为海外华文作家书写哈佛第一人的她,认为在哈佛治学的华人文化学者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贡献很大,值得每位华人所知晓,于是,前辈精神成为了她写作的源泉和动力。 华人内敛低调的性格虽然有利于个人发展,却不适用于华族文化的传播。在巴西,日本元素早已深深地植入了巴西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却始终在“小众”边缘徘徊。2014年12月7日,由巴西优秀侨领郭京良以个人名义主办的“中国风”音乐钢琴演奏会在圣保罗举行,在巴西华人中刮起一阵文化旋风。 从先侨手中接过衣钵,在亲身践行中发扬光大。他们的历史,不仅仅是海外华人的历史,也是所在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