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首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并由《人民文学》杂志第12期进行了部分摘发。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和现实文化现象。 1937 年12月,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用各种兽性般的手段奸杀掳掠、枪击刀刃、焚烧淹没等屠城行为,杀害我南京同胞30万余人,犯下了人类史 上罕见的血腥罪行。尽管这样的历史消息,此前我已经知悉不少。但当我阅读何建明的这部新著时,依然有很多的信息增加和思考共鸣。尽管这部作品不是第一次真 实接触和报告“南京大屠杀”事件,但依然有利于人们真实、全面地走近历史的现场和思考现实的语境。 “南京大屠杀”是 日本侵略者无法洗清的罪孽,是中华民族永久的伤痛。这样的屠城行为已经明显地超越了敌对双方在战场上的厮杀伤亡,而表现出一种兽性的人类族群灭绝行为。罪 犯永远也别想逃脱和掩盖罪恶的存在,受害的人们也会永远地牢记这样的苦难和伤痛。当读者在何建明的作品中一次次地阅读到光天化日之下,日军采取令人发指的 卑劣手段奸淫杀害妇女,用机关枪扫射、焚烧、成群地推入江水、枪刺、砍头、活埋等惨绝人寰的方式进行屠杀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士兵,甚至还以杀人为乐为相 互竞赛对象时,难以平复情绪。何建明对于每一个罪恶场景的叙述,都植根于具体的人物真实经历,他压抑了自己的愤恨,力求真实客观地还原。 有 关“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此前已经有过一些。但是,对于一个如此巨大的事件,再多的记录也许都是难以穷尽的。何建明这次对事件的整理和追踪,是在此前资料 存在基础上的一次高视点和全视域上的叙述。作品用精简的文字对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挑起新的战端、淞沪战役中国军队败北,这样导致南京陷落的背景作了交代, 然后进入对“大屠杀”现场的直观真实描绘和叙述。作品清楚地叙述了事件的脉络进程。在大量采用国人的真实经历和述说资料的同时,作者客观、充分地采用了张 纯如发现的德国人拉贝的经历和日记记载、美国人威尔逊医生的经历见闻、美国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师魏特琳和丹麦人传教士辛德贝格的救助庇护等丰富内容。这 些当时生活在南京的外国人,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见证人。他们在大屠杀过程中表现出的惊诧、愤怒和无私勇敢的慈善救助行为,让人感动。对于很多当年亲自参与或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官兵的自述忏悔和战后对战犯审判等相关旁证内容的吸收等,也都使何建明的这次报告具有了全方位和多面性的气象。因此,这部《南京 大屠杀全纪实》是截至目前内容颇为周全的文学报告,相信它会像一通文学的碑石,高竖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身边,为历史永远存证。 历 史的价值,就在于它包含着对现实的警戒。所以,历史虽然已经成为陈迹,但却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对于今天的国人,对于日本民族,“南京大屠杀”都不可遗忘。 如今日本右翼势力和不少别有用心的政治人物,总是企图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否认侵略罪行,这恰恰告诫所有期望和平的人们,“南京大屠杀”需要谨记,需要反思 和客观准确地认识评判。正是在这样的角度上,何建明在作品之后提出的“十问国人”(见《人民文学》杂志),就显得锐敏而庄重。这“十问”所包含的内容让人 醍醐灌顶。这些颇有价值的现实诘问,使得原本更多客观真实事实追踪的作品有了点睛翘尾之势,突然就被提升了力量。 (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