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0日讯(记者 张晓晔)北京电影学院校长张会军在第九届北京文博会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提出,北京未来的电影产业的发展需注意八个问题。
2014年12月7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图为研讨会现场。
2014年12月7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图为研讨会现场。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影院建设,最近有好的消息,就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联手和开发利用高校的硬件条件资源建设高校院线,这个消息令人很振奋。但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电影的影院建设,还远远跟不上国家的需求,特别是在现在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需要有有识之士,也需要有非常有勇气和魄力的,来调转这个建设平台的内容,使得影院建设在居民区,在文化区能够尽快的增加。他认为,如果影院建设能够加强的话,不但能够拉动国家的经济产业建设,也能为中国的电影票房贡献力量。明年我们就可能是全世界票房第一了,美国人就在咱们后面了。 第二个问题,是希望政府和国家给电影的投融资政策以更宽松的,更加扶持的,像扶持进出口贸易一样,然后来扶持。现在拍片子的很多方式是靠其他的融资方式来解决,找银行需要抵押,我们拿什么抵押?在这种政策下,电影产业发展繁荣的融资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法律、金融和经济的专家,其实应该更加深刻的研究,在国家的投融资产业政策上,怎么能够支持这种产业的发展。 第三就是要细化和研究,如何用更好的税收政策和扶持政策,来扶持制片类的公司和院线发行公司,以及院线公司来能够把电影产业的下游,后产业链发展好。我们看到的,现在每天也在成立一些公司,但是也出现了被并购的状态,实际上还是在很多方面,我们政策享受不够到位,所以中国电影如果政策上还能享受到位的话,可能还会发展的更快。 第四个是关于在职人员和准备进入电影节人员的培养问题,美国有各种电影工会,我们现在严格意义上还没有类似的机制,准入门槛的准入证、准入制,还有它的考核和评价,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希望通过一种专业培训进入到电影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个门看好,然后不是要提高门槛,而是给大家更多的积极性,使得电影产业更加规范、更加专业化。在职人员的培训,也很大的问题,你比如说我知道一个信息,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中国院线的管理人员差缺口40万,从哪儿去找这40万,而大专院校培养出来是四年以后的事情,现在的学生如何进入到院线的管理和经营,这个是很大的问题。 第五,对我们国家现在的电影产业的法律法规,要进行梳理。特别是在中央开了全会以后,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国家头等重要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配合相应的文化产业政策,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扶持,我们的法律条文条规,政策还有制度如何调整完善。 第六,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呼吁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在创作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完成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一定要有严惩机制,如果谁违反了红线,就让他倾家荡产,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尊重电影创业人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权益。 第七,国家电影产业硬件平台的建设,这个在三四年以前,我也给中央写过一些内参和文件。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影院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在思考我们的放映机,4K放映机的研究启动了没有,张会军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4K放映机所用的芯片、软件,包括荧幕、座椅和音箱设备等等,如果这一系列我们还完全依赖进口的话,对中国的电影产业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如何能够调动其他领域的专家能够尽早的进入中国电影的平台,比如说4K和8K的放映机,巨幕,包括影院放映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的近来研究。 最后一个问题,电影学院从去年开始启动了一项科研的项目,由中国电影产业研究院开始执行,我们要全面的研究美国和欧洲国家,他们电影的所有问题,比如说我们要研究它的所有工会跟摄制组,跟制片方的公方是什么样的契约关系,包括法律制度的文件和文本,把它认真的进行研究、消化,然后用在我们国家的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上。这个问题我们实际上是准备用两到四年的时间,来把它完成,现在已经开始在紧锣密鼓的做,很多研究生和硕士生,还有老师在做相应的东西,大量的翻译和查询。 本次研讨会是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及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承办,是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博览会重要论坛之一。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