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万余展品 4米"口供纸"现身

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万余展品 4米"口供纸"现身

时间:2014-12-02 17:14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楠 洪珊
我国首座“国”字号的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落户东城,万余件展品展示了华人华侨在海外打拼的历史。

  我国首座“国”字号的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落户东城,万余件展品展示了华人华侨在海外打拼的历史。

  东直门内北小街、北新桥三条东口,一排古色古香的中式廊房环绕着一栋灰白色建筑,这就是刚刚落户东城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现有4个基本展厅,以编年体讲故事与专题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华侨华人海外生活、华侨华人海外贡献、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的相关内容。

  第一展厅中,有一件现存最长的“口供纸”。这是20世纪初,旅居北美华侨根据移民官问话内容,编制的入境培训资料,以便帮助国内亲友通过移民审查。馆长黄纪凯打趣地说:“这就相当于如今新东方的培训资料”,4米长的“口供纸”上面是问题,下面是答案,毛笔写成娟秀小字,内容庞杂,主要有家庭关系、家居状况、证人关系、相关事件及各类附件等。

  在林林总总万余件展品中,有一幅照片很抢眼。头戴红头巾、目光深邃、饱经风霜的面容……这是上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活跃在新加坡建筑工地女性的肖像画,她们大多来自广东三水,被称作“红头巾”。馆长介绍,如今在新加坡城市重建局外就矗立着三尊“红头巾”雕像,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只知道她们是“红头巾”,她们中的有些人终生未嫁,目前只余7位在世。

  展馆里还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记录着华侨华人在海外杰出的贡献。如新西兰现代乳制品开创者和奠基者中国人张朝,他是《新西兰百科全书》列有传记的唯一华人;新西兰的猕猴桃,最初是华人从中国引进到新西兰,在当时叫“中国果”;1888年华人植物学家刘锦浓培育出美味多汁、易贮存、抗霜冻、适于长途运输的“刘橙”,这项成果改变了佛罗里达州种植柑类水果效果差的历史,美国果树栽培学会授予他银质奖章……

  “建设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倡议,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于1960年提出的,如今终于如愿”,黄纪凯说,藏品均为海内外华人华侨无偿捐赠,“我希望来参观的人,可以通过他们看自己、通过他们看外面。尤其是想出国的孩子,可以来这里感受一下,海外生活都要经历些什么,为自己的海外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目前,华侨历史博物馆还在试运行阶段,仅接受团体电话预约。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