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曾言: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曾言: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

时间:2014-12-02 09:30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扬子晚报
“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 这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如今,这句话不仅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的墙上,而且被很多人记在了心里。

  

 

  “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已故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这句话让无数人动容。

  

 

  日本长崎“和平资料馆”里挂满祈祷和平的千纸鹤。

  “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 这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如今,这句话不仅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的墙上,而且被很多人记在了心里。

  选择宽恕而不是仇恨,是着眼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智慧和善良。但如果忘记历史,难免有重新重蹈历史覆辙的危险。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说过“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日本右翼势力正刻意让国民“忘记”李秀英叮嘱记住的历史,他们要隐藏起那段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黑暗。

  新华报业全媒体报道组 文字 陈炳山 于英杰 摄影 余萍 视频 丁峰

  (本文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江南时报、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网等同步推出)

  仇恨还是宽恕,这是个问题

  “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这句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但不记住仇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日本原爆受害者就承认,他们恨美国人。

  山胁佳朗的父亲,在69年前死于美国在长崎扔下的一颗原子弹。“美国跟你有杀父之仇,你恨美国人吗?”81岁的山胁佳朗咬了咬嘴唇说:“仇恨是有的,每当身体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这种恨就更强烈一些。”不过,山胁先生信奉“冤有头债有主”,他认为一般美国国民们并不知道“曼哈顿计划”,不应该对此负责。他恨的是美国作出轰炸决策的军方和那些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

  记者在日本采访发现,日本国内建有很多以和平为主题的纪念馆、博物馆,各地也有很多以和平为主题的活动,但其中大多强调日本是二战的受害者,特别强调二战后期日本遭到的轰炸和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

  松冈环女士退休前是小学教师,她发现,日本历史教科书强调日本作为战争、作为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一面,但没告诉学生发生这些的原因。“历史有着严谨的逻辑,先有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成为加害者这个因,才有它成为受害者的果。”

  与日本在二战后期遭遇轰炸相比,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完全是受害者,民众遇难人数要多得多。南京曾遭遇日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人、中国人对此都不会轻易释怀。

  紫金草合唱组曲的词作者大门高子告诉记者,多年前有一次她在南京坐出租车,到了目的地,司机跟翻译说“早知道她是日本人,我就不带了”。

  2001年春天,紫金草合唱团在南京青春剧场演出《紫金草的故事》,当面向南京人表达反省战争与追求和平的心声。“第一次到南京演出之前,团员们对南京之行充满担忧,市民会不会用石头砸我们?”大门高子回忆说,刚到南京时他们上街不敢出声,害怕一说日语被发现自己是日本人。但当他们到了南京之后,他们才发现中国人的胸怀真是非常宽广。他们用歌声唱出反省与和平之声,赢得南京人的宽恕,成为南京人的朋友。

  东史郎、三谷翔这些当年侵略过南京的日本老兵,只要真诚道歉,都赢得了南京人的宽容和谅解,也赢得了全中国人的尊敬。

  记住与忘却,较量从未停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墙上,还挂着约翰·拉贝的一句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拒绝忘却,日本第一时间建起原爆纪念馆。战后的日本顶着美军占领的压力,仍然第一时间筹备并建成长崎和广岛的原爆纪念馆、资料馆。10月7日,记者在长崎原爆资料馆采访,原爆馆“被爆资料课”职员绪方英仁先生告诉记者,在原子弹爆炸之后不久,日本就着手在广岛和长崎建纪念馆,固化受害历史。1949年5月,原子弹爆炸3年多之后,长崎就建起了爆心地公园,并在长崎国际文化会馆中开辟出最早的原爆资料馆。而从1946年开始,日本就在每年的原子弹爆炸纪念日,举行对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的高规格公祭悼念活动。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1982年,日本文部省把中学教科书中的“侵略中国”改为“进入中国”,篡改历史,否认日本曾经在二战时期侵略加害中国人的史实。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国民众,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遗属们的愤怒,他们要求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1983年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46周年祭之际,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座中国抗战系列第一座博物(纪念)馆正式开放。

  到199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57周年祭日,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在纪念馆举行悼念活动。这是对30万死难同胞的第一次公祭。

  88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回忆:“我生父被日军杀害,养父也被日军刺伤,我死里逃生,侥幸活了下来。”

  他认为,我国将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死难者亡灵的尊重,也是对世人的警示;对以安倍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行径,是个狠狠的反击。

  正视历史,才是和平的基石

  长崎原子弹空中爆炸的正下方,在1949年建起了爆心地公园。公园碑石上这样记载原子弹爆炸:“昭和二十年八月九日午前十一时二分,一发原子弹于上空500米爆炸,一瞬间,73800人死亡……”值得玩味的是,这个简介的时间、地点看上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一些关键信息却被“忽视”了。“一发原子弹”是谁扔的,没有交代;为什么要向日本扔原子弹,更没有交代。长崎大学历史教授高实康稔说,这样表述是日本怕得罪美国,是出于政治意图的历史表述。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