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斐济:孔子学院不愁生源 中国援建医院成地标

斐济:孔子学院不愁生源 中国援建医院成地标

时间:2014-11-25 11:12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中国文化传媒网
阵阵海风,驱散了一天的炎热,缓缓坠向地平线的夕阳给万物镀上了一层金色。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一辆公交车缓缓驶离车站,接走一批放学归家的孩子,显露出被遮挡着的学校大门。灰白色的校门上刻着“逸仙学校”四个汉字。这就是南太平洋岛国斐济知名华文学府—

  原标题:孔子学院不愁生源 中国援建医院成地标

  阵阵海风,驱散了一天的炎热,缓缓坠向地平线的夕阳给万物镀上了一层金色。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一辆公交车缓缓驶离车站,接走一批放学归家的孩子,显露出被遮挡着的学校大门。灰白色的校门上刻着“逸仙学校”四个汉字。这就是南太平洋岛国斐济知名华文学府——逸仙学校放学时的一幕。

  逸仙学校坐落于斐济首都苏瓦。在这里就读的,除了当地华侨华人的子女,还有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的斐济孩子。在这里,学生们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途径不仅有每周固定的几节汉语课,还有中国教师不远万里前来举办的“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活动。

  一年一度的夏令营每次开营时,来自中国的老师们都会向学生们展示毛笔书法、水墨画、武术、剪纸等中国文化传统项目。观看展示时,聚精会神的学生们很兴奋,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下来的一周里,中国老师们会把展示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里的学生。虽然时间短暂,但这却为斐济学生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每当大乐园夏令营闭营时,孩子们的水墨画、中国功夫等中华传统技艺,已颇具雏形。

  当地人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逸仙学校不是唯一的场所。

  在南太平洋大学,有南太岛国地区第一所、也是当地目前唯一的孔子学院。穿过校园里的一条小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子铜像。铜像彬彬有礼的模样,仿佛在欢迎人们来到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海洋。孔子学院里面,整齐摆放着中文书籍和音像制品,其中有日常学习汉语所需的工具书,有诗词歌赋等古代文化典籍,还有介绍茶道、戏曲等内容的作品。展览室中陈列了剪纸、中国结、软硬笔书法等学生作品,散发出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在南太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有在校学生,有当地公职人员,还有私企员工等。

  结业时,这些洋学生们往往要穿上中国传统服装进行才艺展示,有的用洋腔洋调的汉语朗诵诗歌,有的挥舞折扇演唱中文歌曲,还有的纵情跳起中国传统舞蹈……一些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学习之初是因为对东方文明的好奇,而现在,他们更愿意做斐中交流的使者。

  中国足迹在喧嚣的苏瓦市中心也随处可见。拿起路边摊贩所售的精美饰品,标签上往往用英文写着“中国制造”。进入超市,不论是衣服鞋帽,还是家用电器,随处都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苏瓦港口,集装箱里的大批中国货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斐济各地。在几家主要面向游客的商店,人们不仅能看到类似“欢迎使用中国银联卡”的中文字样,还能找到由华侨华人担任的导购,在距中国万里之外的太平洋上体验些许家的感觉。

  在距苏瓦大约30公里的纳武阿镇,有一座地标式建筑——中国政府援建的纳武阿医院,正门上的“chinaaid”(中国援助)英文字样清晰可见。

  这一项目于2012年9月开工,2014年7月底正式启用,建筑用地约4.5万平方米,由门诊楼、住院部、后勤辅助用房及职工宿舍4部分组成。医院每天可接诊150人次,担负周边约2.5万名居民的医疗服务。提起这座医院,当地人无不赞叹感激中国慷慨援助。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