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只评不奖”是抬头看路的可贵尝试

“只评不奖”是抬头看路的可贵尝试

时间:2014-11-24 14:25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关戈
在此次中国京剧节上,每场演出结束后都组织研讨会,专家对剧目质量、演出效果进行点评、探讨。主办方还提出了要求,要敢于表达真实想法,多提建设性意见,既“把脉”,又“开方”。

  【事件】 中国京剧节宣布取消评奖环节,代之以学术研讨、只评不奖

  【观点】 埋头奖项没有出路,抬头看路才是正途。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在天津刚刚落幕的中国京剧节“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评奖环节,代之以学术研讨、只评不奖。这消息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来了不少喝彩。它确实也当得起喝彩。在一些评奖逐渐偏离其本义、各种奖项满天飞的当下,此举无疑是一道清新之风,吹醒那些越发扭曲的、为评奖而创作的价值认知;同时,它把重心放在学术研讨和剧目点评之上,维持并强化了创评互动的环节,使此类活动回归正常的功能和位置,更是对办节展演促进文艺繁荣的机制完善。

  作为一种有效的文艺激励机制,评奖或评选活动在文艺繁荣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充满活力。像金鸡奖、梅花奖、金钟奖、兰亭奖等各艺术门类的评奖,文华奖、华表奖等政府奖,以及“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评选活动,它们在引领价值导向、促进文艺繁荣等方面,长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们的成绩显而易见,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文艺作品的出现,就是最好的注脚。

  评奖本身并没有错,但近些年来,总有一些人把奖项异化为“政绩”、把评奖功利化,从而在追逐奖项的过程中逐渐偏离初衷、迷失了方向。于是乎,一些创作便出现了无视创作规律和受众需要,好大喜功、奢华包装、盲目立项的情况;一些场合便出现了“跑奖”“贿奖”或者相互倾轧的现象;一些地方或单位便出现了乱搭平台、跑马圈地设奖颁奖的情况;一些奖项便出现了频繁评选、精品枯竭、滥竽充数的情况。据笔者了解,为了参评奖项,有的个人或单位还会跟评论界、媒体界的熟人打招呼、递红包,招徕抬轿子的,封口批评建议的,扰乱正常的文艺批评,更毋论创作能从创评互动中获得建言而进步了。这些乱象,都源于把评奖功利化的价值思维,严重损害了文艺的正常生态和健康发展,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在当下语境中,导向和激励,依然是评奖或评选机制的重要功能,不可因噎废食、完全废止。在此情况下,如何在促进文艺繁荣发展和遏制评奖乱象中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与分寸,便十分考验有关方面的智慧。强化对评奖认知的引导和宣传必不可少,对各类评奖或评选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力求奖项少而精也是一种方式。此外,在笔者看来,让评奖、评选回到一种淡化功利,创评互动、注重学术交流的原初位置,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在此次中国京剧节上,每场演出结束后都组织研讨会,专家对剧目质量、演出效果进行点评、探讨。主办方还提出了要求,要敢于表达真实想法,多提建设性意见,既“把脉”,又“开方”。很显然,这些做法有利于剧团提高水平、剧目提升质量。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探索和尝试,也给创作单位和个人传递了信号、明确了导向——创作不是向奖项负责,而是向艺术质量负责,向人民群众负责。埋头奖项没有出路,抬头看路才是正途。路在哪里?在伟大的时代、火热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关戈)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