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在港坞东侧马家屯又称小天津(今旅顺郭家甸)一带修建港坞的民工。
![]()
▼在旅顺大屠杀后,占领旅顺船坞在坞边举行祝捷活动的日军。
![]()
沙俄强租时旅顺船坞工厂东南部一隅。 本版部分图片由赵正颢提供 姜广祥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海陆皆败,号称“亚洲第一大军港”的旅顺口在旦夕间落入敌手。同年11月21日夜,侵入旅顺的日军对无辜的旅顺市民进行了持续4天的大屠杀,包括旅顺船坞工人在内的约两万同胞惨遭杀戮。 本文作者在旅顺船坞工作了37年,最近几年专门从事船坞历史整理研究工作,他对旅顺城市及船坞历史与现实的诸多细节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者结合大量史料和旅顺城市记忆与变迁,对旅顺大屠杀的城市历史背景、屠杀地点以及焚尸、埋尸地点等情况进行考证。 旅顺早期市民以船坞工人、 家属及相关人员为主 甲午战争前旅顺人口情况:船坞工人及家属约六七千人 旅顺建港前,区内只有沿海少数几个渔村和以农耕为主的村落,人口不过几千人。1880年末,清政府确定在旅顺建立北洋海军基地,开始修建炮台及港澳船坞后,船坞工厂周边会聚了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及辽南地区的大量民工。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全面启动港坞、炮台工程建设时,工程局在关内招用了25000万余名民工,在关外招用了3000余名民工,仅船坞工地就有6000人之多。1890年秋,旅顺港坞工程完工后,来旅顺参加建设的民工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在旅顺安家落户,或在船厂谋得一份工作,或从事与船厂相关的一些活计。据旅顺船坞史料记载,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旅顺船坞工厂内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技术分工,包括发电、配电、供电、检修、车工等。除此之外,还有船底刮锈、油漆工等所谓的“长夫”(季节工)。当时,船坞里维持常态化生产的工人已近2000人。如果仅按每个工人身后有两三个家属计算,除有部分单身外,船坞工人及家属约有六七千人左右。 得益于港口和船坞的建设,甲午战争之前的旅顺城区已经颇具规模,从1881年船坞动工起,至大屠杀发生之时,已历十几载,以船坞为中心的电信、自来水、银行、商店等近代服务业门类已渐臻完善,相关的从业人员也为数众多。当时,以船坞为中心形成了5条繁华的大街:东新街、中新街、西新街、城子东街、城子西街。另有多条稍窄的街道同这5条主干道相衔接,构成了旅顺市街的全貌,而以船坞工人为主体的旅顺早期市民大多居住于此。 其中,天津作为北洋海军的中心,当时已建成大沽船厂,有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同时,天津与旅顺仅一海之隔,往来方便,听说旅顺口正在招兵买马后,他们便带着早已学成的手艺,拖家带口地迁来了。在靠近港坞东边马家屯今称郭家甸地区(旅顺行政区划为黄金社区),他们用木板搭成简易板棚,形成一大片棚户区,因而马家屯地区当时也被称为 “小天津”。 史料对旅顺人口等情况的记载:“应有25000人” 据史料记载,在旅顺船坞的机器轰鸣中,一座新兴的近代港口城市开始逐步崛起。 据英国海员詹姆斯·艾伦在《在龙旗下》中记载,城内“有1000多间民房、两家大剧场、两座庙宇,一些银号和旅店……造船厂占据了城市相当大的一部分……较之天津,旅顺口的建设要好得多。市面上一派繁忙景象。” 据井上晴树在《旅顺大屠杀》中记载:“旅顺市街约有1000户人家,是座新城市,市区井然,房屋建筑漂亮,虽然比不上东京的银座大街,但我国(日本)各县地方城市与之无法比拟。造船厂、兵营及诸官衙均极其壮观,仅兵营就有十余处以上,如容纳我旅团10000余人是富富有余。” 据1894年12月15日《申报》记载:“店铺近1000家,兵营星罗棋布,商贾云集,人口约6000人,其中还有大庙宇、剧院等。” 据1894年12月20日《万朝报》特派员杉山丰吉《旅顺通信》记载:“当时旅顺的户数约有4000余户(我在实地调查所得),人口号称20000,由于从各地聚集而来,因而无法知道确切数字(据城市官员说)。但据我观察,应有25000人。其理由是,甚至贫民之家一户也有两三个锅灶,在此居住的夫妇肯定有一个孩子,发现如犬如豕般生活过的痕迹。”“4000余户”、“应有25000人”(未包括清军)比较符合当时旅顺的实际情况。 大屠杀发生地点为船坞工人及家属居住地 船坞工厂外东部:“荷花湾”是主要屠杀地 日军大屠杀之时,英国海员詹姆斯·艾伦正好在旅顺城内,亲眼目睹了这场人间惨剧的经过。通过还原詹姆斯·艾伦的逃亡路线,以考证屠杀船坞工人及家属的地点。 詹姆斯·艾伦沿黄金山一路向下,其首先看到了在船坞东侧湖边的惨状。在其所著《在龙旗下》称:“我朝造船厂的方向往后逃,为的是迂回到城南,离日军正在进军的地方尽可能远些……我已从船坞外的临河一侧绕了过来,拐入街道,沿着一条我极熟悉去东港的路线,直奔旅店。我四周皆是仓皇奔跑的难民。此刻,我第一次看到日军紧紧追赶逃难的人群,凶狠地用步枪和刺刀对付所有的难民,像恶魔一样刺杀和挥砍那些倒下的人们……凡他们撞见的人都给射倒了。几乎在每条街上,人民开始被满地的尸体弄得寸步难行。一次又一次,我闯入这场屠杀的漩涡之中,而不时要遭到来自从狭窄街道射来子弹的夹攻。当我从一条黑巷拐到一块陡地时,一汪水出现在眼前。我立即认出这是空船坞后面的一个不深但很大的淡水湖……湖被好多日军团团围住,日军把无数的难民赶到湖中,从四面向他们开枪,并用刺刀把那些力图挣扎逃出湖面的难民赶回湖水中去,湖面上漂浮着死尸,湖水被血染红了……新的受害者不断被赶进湖中,直到不久湖里再也没法容纳更多的人才罢休。”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