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媒体公信需要自我救赎

媒体公信需要自我救赎

时间:2014-11-19 10:39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姜 赟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对于新闻人来说,应当思考我们的理想、伦理、操守,是不是我们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忘了自己是谁?忘了“铁肩担道义”的崇高?

  第十五个记者节临近,友人问:记者节既是国家节日,对民众有何意义?我说一如教师节、护士节,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呼吁,不要丧失对新闻人的信心和尊重,不要放弃对新闻人的支持与呵护。友人听后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透过友人意味深长的表情,体味的是媒体公信力损耗的尴尬与苦涩。从去年的陈永洲事件,到今年公布的8起典型新闻敲诈案件,再到21世纪传媒总裁等被警方带走,新闻操守的堕落矮化了新闻职业的崇高;从虚假新闻到“疑字当头”的悬疑新闻,从低俗新闻到“萌妹陪游”的营销新闻,不断变换马甲的眼球效应畅通无阻,蚕食公众对“社会瞭望者”的信任。这一切,将个体谋私、媒体经营的红黑之术公之于众,让新闻寻租、新闻敲诈成为年度热词,与车马费、红包等潜规则一起,恶化为“癌细胞”附着在允中守直的媒体风骨之上,加剧广大正直新闻人的内心憾恨。

  可以想象,今后再遇记者权利遭受侵害,公众也许不再是声援的力量,而是旁观的看客——“记者又收钱了吧”;将来再反击谣言、再澄清舆论,公众可能不会毫无保留地信任记者和媒体,而是潜意识地扩大“塔西佗陷阱”效应,那么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的媒体,又该何以自处?许多人都见证过记者对改革开放、良法善治的推进,对个体命运、群体福祉的改变。但是,成绩属于过往,若媒体公信丧失,记者将拿什么来应对时代挑战,承载社会期许,担负光荣使命?

  把问题归咎于媒体管理机制是容易的,将矛盾归因于新媒体冲击下的转型压力是轻松的。然而,再不完善的机制、再大的压力也不是自我堕落的理由,在呼唤有效监管、顺应媒体融合之余,媒体与记者更应该进行自我救赎。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对于新闻人来说,应当思考我们的理想、伦理、操守,是不是我们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忘了自己是谁?忘了“铁肩担道义”的崇高?

  “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没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不可能担当起重任。什么时候失守了原则和底线,什么时候就有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就不值得社会公众信任。重温拒纳军阀张作霖30万元诱惑、直呼“枪毙我也不要”的飘萍风骨,聆听“有了健全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的长江定论,谨记“不为私情萦梦寐,只将贞志凌冰雪”的韬奋恒言,仰望灿若星辰的新闻前辈,练好“妙笔”,锻造“铁肩”,自我救赎就有了导航的北斗星。

  有一段无名氏的碑文,让很多人沉思。他在年轻时梦想改变世界,成熟时决定改变国家,暮年后愿望仅是改变家庭,最后都落空了。当他行将就木之时,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从校正航向做起,在一桩一件事情上见真功,谁又能说我们不能担起道义、赢得公信呢?

  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媒体人来说,记者节应该是一个沉思得失荣辱的节日,一个擦亮光荣与梦想的节日。胸有一团不灭的火,我们就一定能担当好使命,抵得住诱惑,在新时代写下新闻记者的新荣光。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