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新中国首批公派赴美留学亲历者口述历史

新中国首批公派赴美留学亲历者口述历史

时间:2014-07-24 18:00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仅是为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而来,也是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派出的首批留美人员抵达纽约机场时,对现场数十名西方记者如此郑重声明。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刘华、张媛、刘欣然)“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仅是为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而来,也是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派出的首批留美人员抵达纽约机场时,对现场数十名西方记者如此郑重声明。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炎炎夏日,81岁的柳百成回顾那段往事,言语中流露出自豪:“事实证明,我们的声明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文革后第一批“留学生”中最年轻的30多岁,当年柳百成45岁,赴美前在清华大学担任讲师。“我们当时对外的身份其实是访问学者。”他说。

  在美期间,柳百成有幸见证了中国国旗首次在驻美使馆升起、美国总统卡特举行隆重仪式欢迎邓小平访美等历史时刻。

  经过短时间的英语学习之后,柳百成于1979年4月先到威斯康星大学学习一年半,此后半年时间在麻省理工学院进修。他回忆说,那时美国社会对中国内地完全不了解,极为好奇。

  “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前三个月,周末我不用自己做饭的,总是有美国友人或港台同胞请我吃饭聊天,借机了解中国内地的真实情况。我也‘来者不拒’,正好借机做做介绍。”柳百成说。

  同时,美国先进的科研设施令中国留学生大开眼界。“出国前,我用光学显微镜只能将材料微观结构放大1000倍;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实验室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20万倍,对材料微观结构研究的深度有了质的跨越。”柳百成兴奋地说。

  在美国,柳百成还学会了使用计算机。寄宿在麦迪逊一个美国家庭期间,柳百成看见房东太太9岁的儿子正在熟练地使用苹果电脑,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个人电脑,从此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着了迷,并敏锐地感觉到计算机技术必将改变人类社会的未来。

  在威斯康星大学24小时开放的计算机房里,柳百成告诉自己:“轻伤不下火线。”他常常冲上一杯咖啡,晚上9点多进机房,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一遍一遍学习编程。

  回国后,柳百成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提出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铸造业,并开辟了“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新领域。

  正是凭借这种艰苦、踏实、勤奋的科研作风,对新鲜事物的开放和敏锐心态,柳百成带领团队在新开辟的研究领域,顽强拼搏、持之以恒,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1999年,柳百成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与柳百成同批赴美的留学人员,研究的领域虽各有不同,但都成绩斐然,52人当中有7人当选院士。

  在谈到自己对留学归国的态度时,柳百成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他到麦迪逊一所中学演讲,有学生问他要不要留在美国。他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在台上唱了起来:“Home,home,sweet home,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家啊,家啊,甜蜜的家,哪有什么地方比得上家)歌声一落,全场美国学生为他热烈鼓掌,对中国学者表示钦佩。

  柳百成的弟弟柳百新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夫人曾晓萱曾作为访问学者赴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心学习。

  三十多年来,柳百成一家亲历了中美人文交流不断深化的过程。如今,他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交流渠道的拓宽,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来到中国留学。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