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南音保护与传承:一个“世界级”的承诺

南音保护与传承:一个“世界级”的承诺

时间:2014-03-20 11:10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一千多年来,南音一直在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流传,并随着泉州人的迁移,传播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华网福州3月20日电(记者王凡凡 付敏)“当年,我们可是签了文件,向全世界承诺要保护好南音的。用我们泉州的一句老话:承诺甚于欠债,所以是一定要去做,也一定得想办法做好。”

  说这话的是曾任泉州市文化局负责人、现为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的陈日升。近日,借着参加“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会,记者对泉州南音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了采访。

  南音,也称“南曲”、“南乐”,是中国古老乐种之一。它发端于唐,形成于宋元,繁荣于明清,是一个既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精华,又吸收了元曲等曲种特长,并最终与闽南民间音乐融为一体的乐种,其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

  一千多年来,南音一直在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流传,并随着泉州人的迁移,传播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早在这之前,我们就陆续开展对南音的保护与抢救,比如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举办南音国际大会唱,90年代推广南音进中小学课堂,并成立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2004年,泉州市出台《南音保护与振兴十年规划》。”陈日升告诉记者。

  据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珊珊介绍,至2009年申报“世遗”时,泉州已经收集南音乐谱789种、1292本,建立社团和艺人信息档案近2000份。目前,这些资料都已全部入库并实现数字化。

  南音“申遗”成功后,海内外参与保护、传承南音的力量越来越多。“南音研究、保护与传承甚至创新已进入常态化。对许多人来说,它不再是一种特殊、额外的工作,而是一种分内事、寻常事。”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认为。

  根据《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的相关论述,包括当地青少年如何传承南音母语——闽南方言也已列入研究范畴。

  据介绍,泉州已有120多所中小学开设南音课,累计有20多万孩子学过南音。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南音社团已达400多个、南音传习所70多个,表演从业人员7000多名。

  今年2月,由泉州籍企业家捐款3000万元的“南音南戏发展基金”宣告成立,基金将全部用于“奖励南音南戏优秀演员及相关从业者,促进南音南戏传承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南音已重焕生机,并开始了最好的发展阶段,它的认同度已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和重视这项艺术。”陈日升说,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南音这种传统的艺术,也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我非常喜欢南音,我父母也很支持我选择南音专业。”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大二学生黄秋婷说,她已学习南音8年。

  “南音越听越觉得好听,它舒缓、纯粹,有一种‘平凡的从容’,这在其他音乐中是找不到的。或许,这就是南音独有的魅力吧。”黄秋婷说。

  在较早开展南音教育的培元中学,记者见到了5岁就开始学唱南音的初三学生吴达汝。她和她的31位小伙伴曾代表泉州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其精湛的南音弹唱技艺受到广泛赞誉。

  “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竟然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表演南音。”吴达汝为他们的演出,感到既兴奋又骄傲。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