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园戏剧商演 需摆脱“三无”状态
![]()
资料图片 上个月,一部主打爱情喜剧的话剧《隐婚男女》在南京“520剧场”上演,剧组成员是南广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这是继《蒋公的面子》后,第二部走上商演之路的南京校园戏剧。 但与《蒋公的面子》场场火爆不同,《隐婚男女》首场演出只售出50多张票,票房收入仅为几千元。校园戏剧大多处在无剧本、无资金、无营销的“三无”状态,想走市场并不容易。 无剧本:原创的太稚嫩,搬经典买不起版权 “520剧场”的负责人王莉近些年一直致力于将优秀的校园戏剧引进剧场来演出,“校园戏剧在创作时受到的束缚更少、更自由,有时还真能创作一些有意思的剧来。” 《隐婚男女》导演、南广学院表演系老师吉琳很早就谋划让学生走出校园,《蒋公的面子》的成功让人看到了校园戏剧的市场潜力,而免场租的“520剧场”更是提供了平台。 不过,真的让学生拿出能吸引普通观众的剧本并不容易。“即便是戏剧专业的学生,拿出的剧本也都只能称得上习作。如果用原创,大多数剧本太稚嫩;而如果想排一些经典之作,如《雷雨》等,则需要在商演时购买版权,我们没这么多钱。”吉琳说。 最后,吉琳和学生选择了一条折中方案:改编剧本。《隐婚男女》是一出商业性的小剧场话剧,学生们保留了原作大致框架,人物、故事都进行彻底的改编,并花了一个多月进行排练。 无资金:只能拿班费当启动资金 演出当天,《隐婚男女》只卖出去50多张票。吉琳觉得在首次走出校园、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并不丢人。但如果想要收回成本,鼓励学生对商演的兴趣,这点票房收入就显得有些可怜。 在吉琳看来,校园戏剧走市场的最大难题莫过于缺钱。启动资金从哪里来?以《隐婚男女》为例,这出戏从剧本、演员到布景、道具都是学生自己担当,只有灯光这一项请了专业人员,一切都做到了极简,但最后开支仍在2万元以上,是从学生的班费中支出的。剧组想把《隐婚男女》打磨得更加成熟,但排练时间越长,开销就越大。若不是有免费的“520剧场”,成本还得再加上2万元场租。 无营销:选错档期票房惨淡 在《隐婚男女》演完后,吉琳发现,原来商业演出中营销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他们在商演之前根本没有考虑到的。 “校园戏剧观众以大学生为主,我们居然选在了暑假这个大学生都放假的档期来上演。而且等演出快开始了我才知道,许多留在南京的大学生都在亚青会担任志愿者,也没时间买票看戏。”吉琳表示,如果档期换在开学之后,票可能会好卖得多,而如果有专业的营销人员来策划营销,就能吸引更多观众群,情况可能要更好些。 相比之下,《蒋公的面子》走出南京进行巡演时,演出业务是委托给专业演出公司来运作,这是多数校园戏剧无法企及的。 多出校园戏剧谋划商演,业内人士建议改变心态——把走市场当成社会实践 《蒋公的面子》在南京连演十几场并走向全国巡演,引发巨大反响。许多高校的专业戏剧团体以及一些非专业戏剧社,都对商演动了心。除了《隐婚男女》,南广学院还有把校园剧如《你好,打劫》搬上商演舞台的想法。9月中旬,《蒋公的面子》剧组也将有新作搬上“520剧场”。在南京以外的城市,也有高校在积极谋求走商演的道路。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校园戏剧能走出校园是好事,其实并不一定要在商演上追求多大的成功。 不少话剧界人士表示,《蒋公的面子》成功有其偶然性,无论在剧作质量还是资源支持上,很多校园话剧都无法复制这一成功。 “多数校园戏剧去商演、走市场,更像是一次社会实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商演。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展示自己、听取外界声音,剧场可以通过引进校园戏剧来活跃市场,培养潜在的观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毕竟在南京演出市场上,专业话剧团体想要取得成功都不容易,如果让这些校园戏剧与专业戏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而如果抱着“玩”的心态,认真听取外界的意见,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隐婚男女》结束商演后,吉琳也比较认同这一看法。“带着学生出来商演并非是要在市场上赢得成功、赚到钱。在象牙塔里呆久了,学生们听到的评论都是专业的、学术的,观众群也比较单一。可实际上他们走出校园后直接面对的是市场,需要听取大众的意见。”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