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华光礁Ⅰ号"打捞工作历时13年 船体仅抢救1/3

"华光礁Ⅰ号"打捞工作历时13年 船体仅抢救1/3

时间:2013-05-03 14:53来源:文汇报 作者:文汇报
细的海浪、潮汐、风暴等气象气候和水文情况,对如何观察海上风云等知识也有记载。航行中,船长必须紧盯罗盘,根据海上的实时动态,灵活运用《更路簿》的信息,综合各种因素把握航向。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船长,回忆起十来岁跟师傅出海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跟师
  
  细的海浪、潮汐、风暴等气象气候和水文情况,对如何观察海上风云等知识也有记载。航行中,船长必须紧盯罗盘,根据海上的实时动态,灵活运用《更路簿》的信息,综合各种因素把握航向。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船长,回忆起十来岁跟师傅出海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跟师傅走船前要努力背《更路簿》,背得滚瓜烂熟。师傅对《更路簿》可是张口就来。”《更路簿》并非一成不变,一代又一代船长通过自己的航海实践,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并传抄开去。俗话说“走水行船三分命”,那些与大风大浪搏斗的人们,用血汗和生命写成了一册册《更路簿》。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华光礁Ⅰ号”上的瓷器大多产自福建,今日福建已不以产瓷为重,但当年的窑址,阿拉伯等番客聚族而居所遗留的生活建筑、墓葬,以及各种寺院、教堂、雕像,无不提醒着人们这里昔日的繁荣。
  几次去泉州,发现这里的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有感情,连刚上学的娃娃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俗话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唐宋蒙元重要的国际港口,泉州吸引了颇多的中东商人在此落户,今日泉州的郭、丁诸姓,还可以追溯其伊斯兰来源,在泉州的阿拉伯后裔也数以万计。当年马可·波罗笔下的刺桐城——泉州,俨然是当时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港口,比埃及亚历山大港更为繁华。“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世界各地的人会集于此,带来了各自的宗教文化,形成了泉州独特的城市性格,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如今泉州不复当年外舶云集的盛景,但本地从事商业的人很多,进出口量也很大,作为传统的海港,这里依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以海为伴的祖先那股“爱冒险,肯拼搏”的海洋精神,已经成为泉州人DNA的一部分,世代延续。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陈琰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5-12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