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90岁莎莱:师从冼星海 一辈子用音乐战斗

90岁莎莱:师从冼星海 一辈子用音乐战斗

时间:2013-03-27 14:38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楚天都市报
图为: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 图为:1939年春在延安鲁艺,冼星海老师和演唱《黄河大合唱》的女声部的同学合影(前排左四为莎莱) 图为:1952年在荆江分洪工地 13岁,她就成为一名地下党员,站岗放哨、教唱救亡歌曲。


 
 图为: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



 
  图为:1939年春在延安鲁艺,冼星海老师和演唱《黄河大合唱》的女声部的同学合影(前排左四为莎莱)





 图为:1952年在荆江分洪工地

  13岁,她就成为一名地下党员,站岗放哨、教唱救亡歌曲;15岁,她奔赴延安,担任《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的女高音独唱,用音乐唤醒群众的革命热情;今年90岁的她,还在给《中国梦》谱曲写词。
  
  她就是莎莱,一辈子用音乐战斗的女英雄。昨日,在汉口一栋民宅里,90岁高龄的莎莱向记者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人物简介】
  
  莎莱,原名李如琳,祖籍河北,1923年生于安徽蚌埠,上小学时迁至北京。13岁时秘密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地下党的交通员。1938年,莎莱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不久调入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首演时,莎莱担任其中《黄河怨》的女高音独唱。随后,莎莱谱写了一系列激荡人心的歌曲,如《纺棉花》《向前向前,前进》等。
  
  1949年,莎莱跟随南下大军来到武汉,从此扎根武汉。莎莱曾任武汉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武汉音乐家协会主席,是全国第二至第五次文代会代表。
  
  【红色家庭】
  
  少女投身革命
  
  春日的清晨,一头银发的莎莱端坐在客厅沙发上,时常要侧过身子来细听记者说话,90岁高龄的她,听觉虽然减退,但思维非常清晰。
  
  “我出身于老革命家庭,我是家里第三代共产党员。”莎莱自豪地告诉记者。莎莱的外祖父1922年加入共产党,父母也是共产党员。从小的耳濡目染,让莎莱很早就有了革命意识,1936年,年仅12岁半的莎莱宣誓参加革命,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虽然年幼,但宣誓时热血沸腾。”
  
  之后,莎莱成为地下党的交通员,家里就是秘密交通站,莎莱常常和同学们奔跑在刻印传单、张贴传单和教唱救亡歌曲的路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怀揣救国热情的莎莱在两个姐姐的带领下,和同学流亡会一起离开北京,去往革命中心——延安,“我们是踏着敌人的炮火去的”,90岁的莎莱仍清晰记得,在去往延安的路上,不断有日军轰炸。
  
  【延安岁月】
  
  最艰苦又最快乐
  
  那年春天,经过长途跋涉,莎莱和同伴们如愿来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
  
  “在延安的那些岁月,有最艰苦的环境,可也是最快乐的时候。”莎莱这样动情地总结道。相较于国统区,当时的延安相对安全一些,却又有着另一番艰苦,“西北地区,冬天干旱缺水,洗澡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全年就只有两套衣服,一套薄的夏天穿,一套棉的冬天穿,没有换洗的,因此,大家身上都长满了虱子,那时候我们叫它革命虫。”说到这里,莎莱爽朗地笑了起来。
  
  有一个更让人发愁的问题。当时,延安所处的大西北开发有限,又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革命战士每天为吃饭发愁。莎莱说,刚去延安时,当地的大红枣又香又甜,可连续吃到第三天就开始反胃吐酸水。平时每人每天定额4个土豆,要计划着吃。除此之外,靠近内蒙古的临沂地区几乎是沙漠地带,有个窝窝头,也只能烧牛粪烤着吃,可在莎莱的记忆里,牛粪烤窝头却是“特别香”。
  
  1942年,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鼓励军民自救,莎莱和战士们都要开荒种地,“每年要交15到25斤西红柿,还要交南瓜,都有任务。”
  
  那一年,正是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莎莱在延安生下了大儿子。“知道我现在为什么不愿意吃羊肉吗?就是因为那时候养大儿子造成的。”莎莱告诉记者,当时条件艰苦,吃不饱,更没有奶水喂孩子。为了下奶,莎莱便去老百姓家里讨要吃剩下的羊骨头,拿回家烧水喝,“那根本不能叫汤,因为没有盐,当时的盐极度紧缺,再加上我们所处的位置靠近沙漠,没有柴火,只能到处捡一点别人没烧完的煤块,能煮熟就不错了,那个味道太难吃。”
  
  【师从冼星海】
  
  成为战地百灵
  
  到达延安不久,莎莱的文艺才能被发现,随后调入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也见证了《黄河大合唱》的诞生。
  
  “当时,冼星海在窑洞里写,我们在窑洞外的树下等。每写好一段,就让我们试唱,说直感、谈看法、提意见。经过六天六夜,三易其稿,终于完成。”
  
  考虑到莎莱出色的音乐才华,冼星海选择她担任《黄河怨》这首情感要求和演唱技巧难度较大的女高音独唱。“演出时,中央领导都来看了,我既紧张又无比兴奋,唱完后,我从舞台上蹦了下来,毛主席用手摸着我的头顶说:小姑娘,唱得好!”说到这里,尽管已过去大半个世纪,白发苍苍的莎莱仍抑制不住兴奋。
  
  《黄河大合唱》面世后,对人民的抗战热情起到了极大的鼓舞。见证到这种神奇力量的莎莱,从此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除了演唱之外,还在冼星海的指导下,开始谱曲作词。
  
  在延河边,为鼓励老百姓生产自救,莎莱谱曲创作了革命歌曲《纺棉花》,该曲后来被收录到我国小学音乐课材,此外,还有《向前向前,前进》也受到老百姓欢迎。
  
  【家庭生活】
  
  每周与儿子们聚一聚
  
  莎莱这一生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诞生于延安,解放后,在武汉又抱养了一个女儿。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陈琰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5-12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