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薪酬改革的分析 ——建议国企高管薪酬以新双轨制替代老双轨制
李 锦 最近,因为经济形势下行,国企高管与员工薪酬下降的说法越来越多了,有的国有企业宣布了5%至10%不等的薪资降幅。猜测较多,但是事出有因,有必要从大背景大趋势上讲一讲,以正视听。
三中全会公布的国企薪酬改革新任务,要解决子公司薪酬过高的问题。我认为,很多问题是双轨制造成的,有其必然性。我建议以新双轨制替代老双轨制,沿着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朝前走。当然,不仅是降薪,也有增薪的,要全面理解这次薪酬改革。
三中全会公布的国企薪酬改革新任务 7月21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公布。这一天,多家媒体以醒目的标志,用“中共中央:国企高管限薪”为标题,很醒目。三中全会公报对国企改革的内容讲的不少,集中在经济部分第一条,其他各段中也有国企改革的内容。《决定》特别提到: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这26个字,预示国企薪酬改革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后面一句是“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全面完善”。
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我国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收入分配体系的坚定决心。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改革中,将更加注重薪酬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高薪低能、薪酬与贡献不匹配等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严格规范薪酬制度,还能有效遏制国有企业内部腐败问题的滋生,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
2014年的薪酬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第一个动作
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不光是几十万高管,还牵扯到3000万国企工人,这是连在一起的。国资高管薪酬的问题是这一轮改革中的第一个动作,我记得2014年8月18日提出国企高管降薪的问题,当时以为“放放风”,要讨论一段时间。没有想到11天后,政治局就公布了。在此前几天我还写了几篇文章,当时参照了发达国家经验。法国的国有企业曾经占30%,西班牙的国有企业占37%,比现在中国还多。当时,法国的比例是与我们最靠得近的,有关方面征求过我的意见。印度、日本、美国差距都很大。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参照法国的标准1:3。我提过这个建议。后来,仅仅十多天就公布了国企高管的薪酬。8月18日,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等内容。11天后,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该项方案。按照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三个板块。按照这样算,中石化的董事长是70万左右,后来大概就是这么做下来的。央企薪酬水平总体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此前央企主要负责人与职工薪酬差距在12倍左右。这次改革也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弹。因为最早的中石化董事长是一年1000万,当然人家没有拿。后来因为薪酬的问题上面有规定了,央企一级董事长都执行了,去年中央企业最高的是中海油96万,低的是14万。
二级公司老总年薪800万与一级公司老总80万的反差 根据2022年的统计,一级央企高管的年薪大多在60万到100万元之间。而普通员工呢?央企基层员工年薪中位数在10万元左右。粗算一下,高管收入是普通员工的6到10倍。这个,社会并无太大反应。反响大的在哪里?在国企的二三级公司。我看到一张表,二三级公司的是四五百万。有一矿业子企业,2023年一把手的年薪高达804.92万元,而普通员工平均薪资仅为18.84万元,差距直接飙到43倍!这就造成了社会心理的不平衡。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不少打着市场化的旗号,薪酬体系已经"脱缰"。金融板块子公司一把手动辄上千万,这些数字早已远超集团总部一把手的薪酬。这种二级、三级子公司"野蛮生长"的现象。现象用体制内的黑话来说,就是"下面的马车跑得比上面的火车还快"。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双轨制。 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现象:很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宁愿去子公司当老总,也不愿意"上挂"总部当高管。一般“董秘”“总助”,就是上面看不到的地方,薪酬更高。有个笑话,董事长对“董秘”“总助”说,再不好好干,就提拔你当副总。因为当了副总,工资就归上面管了,薪酬就下来了。
还有一个尴尬现象:二三级公司的工资构成特别复杂,基本工资可能不高,但年终奖、各种津贴加起来,总额能让集团领导都眼红。这是因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子公司把工资变成津贴,把奖金变成项目费,设立各种名目的补贴 "转移支付"能力越来越强。一位基层员工说:"隔壁子公司的普通员工,工资都比我们处长高。"所以,有些机关的愿意下到子公司去。
按照市场经济的办,就是按照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去办,什么样的不按照市场经济办,按照上面要求办,到底怎么规定的,似乎有点乱。造成这种双轨制的制度原因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较量。集团层面是"看得见的手" 管得很严;子公司层面是"看不见的手" 起主导 。不仅引发了社会关注,更折射出国有企业体制内部深层次的机制难题。
国企的高管是不是应该一年拿几百万?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民企的高管还有几千万一年的,还有几个亿一年有。可是国企的高管都是组织部任命的,是国有资产,叫你去也行,叫他去也行,本事不大不要紧。你走了一个,还有十个人可以顶上来,那就无所谓了。你弄得那么高,那别人肯定就要不平衡了。这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公平。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讲究按劳分配的。民企还好说,工人是为资本家打工的。国企说工人为国企高管打工的,就不能这么说了。
建议以新 "双轨制"替代国央企薪酬的老"双轨制" 这次改革的动机主要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 缩小差距,推动公平,以利增强国企活力。 国央企的薪酬改革也不会是一场简单的"一刀切" 。与其说这是一次单纯的收入分配调整,不如说是对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挥"顶梁柱"作用的深层思考。它不仅关乎企业发展,更是一场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制度重构。 这次改革到底能带来哪些改变呢?我们可以期待的是: 取消国央企薪酬的"双轨制",统一公司、子公司高管薪酬“天花板”。未来,高管收入将被严格限制,不仅工资,还有津贴、奖金等。子公司不能再是"法外之地"。这就好比古代的"封王",名义上是王爷,但也得守着朝廷定下的规矩。预计会出台统一的薪酬制度框架,将子公司高管薪酬纳入全集团的统筹管理。因为每家央企的一把手,其实都有个"隐形身份"—国家干部。他们不只是企业家,更是官员,有可能当省长市长,薪酬自然要受制于行政级别。
建立国央企薪酬的新"双轨制",就是国家干部与职业经理人、科技人员的新双轨制,按市场去改。没有行政级别限制,薪酬可以对标市场,收入能达到几百万。跟民企抢人才,得给高薪,做市场业务,要有激励;讲究效益,强调回报。这个国企,不能比民企差。如果都按国家干部去套改,国企人才就跑光了,还是要讲市场经济。
普通员工收入逐步提升。文件特意提到了"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这就是给基层吃下的"定心丸"。比如说,可能会通过提高基础工资、增加绩效奖金占比等方式,让基层员工更有获得感。对普通员工来说,未来几年能看到稳定提升。收入分配向一线员工倾斜。这次改革还强调,要加大对一线员工的激励。比如增加绩效奖金、技能津贴等,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拿到更多回报。
目前,国企改革面临一个难题:管得太死,企业没活力。放得太开,又怕失控 于是就有了"集团从严、子公司市场化"的做法。我们相信随着国企高管薪酬的各种制度完成,其他的配套制度也会出来的。我提出的建立国央企薪酬的新"双轨制",就是国家干部与职业经理人、科技人员的新双轨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次改革,从文件的表述来看:1、要规范薪酬分配;2、强调合理确定标准;3、约束过高收入。但具体怎么改,可能要"摸着石头过河",不能改得太猛,人才不能流失,不能不改,要循序渐进。是否重构薪酬体系的"骨架"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估计,这次也不会大动干戈。
对于降薪,应该有思想准备 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大好。前几天刚刚公布的前十个月的经济情况,规模以上工业的利润增长,外企、民企都高于国企,而国企的利润下降了4.8%,没有增长反而下跌,那么今年年底国企高管的薪酬是不是都下来?肯定是的。当然,也有好的,船舶利润增长得就快,今年中船董事长肯定要高。也就是说,国企的高管薪酬要和经济效益连在一起。 现在社会上的说法很多,有的认为职工的工资都要下降,还有的说过年不发奖金了,各种说法都出来了。我看大部分是猜测而已,没有必要搞得人心惶惶。 对于降薪,多数人有思想准备是对的。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降,许多行业都面临着下行压力。国际经济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而且新兴产业不断崛起,传统行业的国央企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而转型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这也给国央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过,大家都过寒冬,应该有思想准备。 我研究国企改革,已经是第三次碰到薪酬改革了。2009年的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2014年薪酬改革开始触及政企分开,没有回避最为核心的隐性收入问题,这一次还算不上一次。不过,可以看出国企改革的深入与完善。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