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了多年的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终于动起了真格。新华社报道,中组部抽查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已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数十名拟提拔厅局级和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湖北省通过抽查核实,将6名发现有问题的省管干部移交省纪委调查处理,在领导干部中产生了很大震慑。 尽管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实施多年,但因为瞒报、谎报、漏报等情况被取消提拔资格、接受调查处理的例子并不多见。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填报个人情况申报表的实际作用并不大,“走走过场”罢了。一些干部不愿意自觉接受组织监督,不愿意把自己晾晒在阳光下,怀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甚至有些干部觉得涉及财产、婚姻等信息属于个人私事,不愿意向组织部门报告。这项旨在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制度,一度被架空。 这项申报制度之所以遭遇执行困境,所谓的隐私之说都是幌子。恩格斯曾说,当个人隐私甚至阴私与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个人私事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以隐私作为挡箭牌遮蔽公共利益,终究会被识破。那些阳奉阴违、暗地阻挠的干部,需要尽早看清这项申报制度的严肃性,真正感受到党内监督的强大压力,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强劲之风。对于欺瞒组织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到位就不能起到应有震慑;只有让欺瞒行为付出应有代价,才能真正形成对申报制度的敬畏。 党内监督如果失效,党管干部如果失灵,后果相当严重。近两年披露的一些案件中,百套房产、数亿现金,屡屡刷新人们对贪官的认识。河北一个科级干部,家中就能搜出1.2亿元现金、74斤黄金,实在令人大跌眼镜。此外,权色交易几乎成为贪腐案件的关键词之一。可是,在这些官员落马之前,关于财产、关于情人,有几人知?管理干部不严格,对于干部情况掌握不全面,导致“带病提拔”的情况时有发生,无疑会败坏党风政风。 中央今年加大了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抽查核实工作,直接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各地各单位抽查核实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60170名,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已经被激活,并正在发生作用。在事后处理上,该取消提拔资格的取消,该移送纪检部门处理的移送,核查力度之大同样前所未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对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提出了严格要求。通过对领导干部“家产”和“家事”情况的抽查核实,对领导干部遵规守纪、“干净”做官起到倒逼作用,也会增强领导干部的戒惧意识。对于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及时提醒和制度爱护呢?(本报评论员 艾丹)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