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13日人民网报道,为了治理干部“走读”问题,近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出台了《伊犁州直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乡镇领导在工作日期间一律住乡镇,否则扣发当月基层干部岗位补贴,违反3次及以上的,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并给予组织处理。 众所周知,所谓“走读”干部,一般是指乡镇干部家住城区,本人在乡镇工作,早上去上班,下班后回家的干部。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顺口溜的背后反映了群众对“走读”现象的深恶痛绝。 “走读”干部,有的拿基层当“景点”,总是借口“家里有事”快快下班;有的嫌基层条件艰苦,脚下抹油,根本没有扑下身子在基层滚打、淬炼;还有的认为“在基层干得再好,领导不知道也白搭”,假装去开会,三天两头往城里跑,和领导“套近乎”“拉关系”。自然,群众办事吃“闭门羹”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试想,一心想着快下班、早回家的干部,哪还有精力心思为群众服务?一心想着城市的灯红酒绿、喧嚣繁华的干部,哪还能静下来为群众办事解难?一心想着为自己升迁,在领导跟前晃悠的干部,哪还能容得下群众的半点位置?长此以往,这些“走读”干部不仅走偏了干部作风,更走散了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 所以,伊犁州治理干部“走读”问题,当地百姓自然会拍手叫好。 常言道:安身更要安心,安心方能安业。笔者以为,《伊犁州直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管理办法(试行)》只是留住了干部的人,让“走读”干部不能走、不敢走。但要让这些干部不必走、不愿走,真正爱上基层,扎根基层,真心实意和群众在一起,还需对症下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务之急就是要筑牢乡镇干部拒绝“走读”的思想防线,把群众对干部“走读”的真实心声和鲜活例子,通过谈心谈话、干群座谈等方式传达到干部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走读”之弊、群众期盼和组织纪律入脑入心、触及灵魂,进而增强他们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政治自觉。 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让乡镇干部找到奋斗的方向。组织部门要坚持选人用人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和群众公认的客观标准,对在乡镇历练最扎实、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干部,及时肯定、重用、提拔;对热衷往城里跑关系的干部,关上组织提拔重用的大门。 此外,还要提高乡镇干部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对家庭确有特殊情况的干部适当照顾,消除思想顾虑;条件允许的地方,逐步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娱乐条件,尽量解其后顾之忧,让其安于、乐于、勤于下乡进村、服务群众。 如此,多管齐下,才能既留住他们的人,更留住他们的心。 作者:杨英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