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刘斐 王建华)中国一贯坚定支持国际反恐合作,并为此做出了建设性的努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等国的反恐方向与行动亦应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而不应区别对待。 联合国安理会24日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各国通过边界管制、情报共享和立法等措施制止外国恐怖主义参战人员跨境流动及实施恐怖行动。 这项决议主要是为应对恐怖主义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而出台的,得到了中俄的坚定支持。据悉,已有40多个国家表示要加入反对“伊斯兰国”联盟。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在决议中承诺,要阻止外国恐怖主义参战人员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 中方坚定支持中东地区国家反恐努力,支持伊拉克加强反恐能力建设,愿在情报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同各方加强合作。 武器、资金、人员、技术等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要素在全球化背景下迅速扩散,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跨越边境的恐怖主义的流动性日益增强,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枪匹马地有效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随着世界各国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恐怖主义威胁,以及各国对恐怖主义危害和打击恐怖主义难度认识的不断增强,密切的国际反恐合作日益成为必要与可能。 安理会的新决议有助于国际社会在今后的反恐合作中打破“门户之见”,以一致标准和行动打击不同国家境内存在的恐怖主义势力。中国对决议的坚定支持应该换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所面临的严峻反恐形势的重视,并对中国打击境内恐怖主义行动予以理解与支持,这是国际反恐合作不断加强的一个重要表现。 长期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常以民族政策、宗教自由等为借口区别对待中国反恐,不是质疑中国反恐行动的性质,就是指责中国反恐策略失当,这是典型的国际反恐“门户之见”。中国境内发生的暴恐事件常常无法得到部分西方国家第一时间的承认,甚至被别有用心地歪曲报道和非正义同情。 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8月18日发表的美国新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埃米·常的一篇文章就是个中明例。文中将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行为扭曲为:“在‘9·11’事件后,中国利用美国面对恐怖主义的脆弱心理,将国内的民族宗教问题披上实质性恐怖主义问题的外衣。” 如此言论丝毫无益于国际社会团结互助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出席本次联合国安理会反恐峰会的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恐怖主义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不论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何事,都必须予以打击,不能采取双重标准,更不能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挂钩。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已经接收暴恐类信息有效举报230件次,超过七成涉暴恐类有害信息来自于境外网站,内容包括宣扬宗教极端思想、鼓吹“圣战”、渲染恐怖血腥场景、贩卖枪支等。 有证据显示,中国境内的“东伊运”恐怖分子经常在中东、西亚、南亚的国际恐怖主义营地接受体能、枪械、战术、制爆制毒等方面训练,后又通过非法渠道潜回中国境内或流窜至一些境外热点地区制造实施暴恐事件。 中国境内的暴恐分子与境外组织的联动不仅对中国本土安全构成威胁,也现实地威胁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战争”方面自然而然地拥有共同利益,合作共赢应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 隔岸观火,恐会引火烧身;自扫门前雪,难保他家瓦上霜不落自家院。 只有在遵循国际法与国际准则的基础上,彻底破除“门户之见”,进一步扩大国际反恐合作,包括加大信息收集与分享、加强网络反恐、切断流动和融资渠道、推进“去极端化”,才能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滋生土壤,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和可持续安全。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