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分学段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国学课已经走进北京50余所中小学校,上海、天津、长沙等地的不少学校也相继开设了国学课。国学看似热热闹闹,但日前一则消息却引发了人们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反思——台湾版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被大陆一些中小学引进后,历经一年推广,如今响应者日渐寥寥。原本口碑不错的教材为何遭遇如此境遇?是教材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国学虚“热”?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终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受世人所瞩目与敬仰。国学既然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它、继承它并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它,才是正道。单独开一门“国学课”,其实就是把国学和现行的知识体系割裂开。学生加重了负担,老师也不能不应付,众多决定命运的考试里又没有相关内容,国学课不遇冷才怪! 这种情形,其实与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教材的设计有缺陷是分不开的。国学的学习也一样。许多古代名篇,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分阶段加入语文课本就好。另外,国画素养在美术课里就应当得到培育。民族音乐在音乐课里学生就应该接触。就连体育课,也完全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珠算早从数学课里被淘汰掉了,自然科学课里也绝不再提易经与河图洛书。在这种大环境下,单独发给学生们一本所谓的国学教材,读读看看,就能让学生们对于国学的精髓融会贯通? 请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把国学的概念搞清楚,把国学对于当代中国的作用搞清楚,把国学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意义搞清楚,特别是,把国学教育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搞清楚,再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吧。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