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不仅在城乡接合部,济大西门黑三轮数量在不断增加,就是繁华商圈泉城路、著名景区大明湖也大有被黑摩的实施包围之势。 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形容省城黑出租和黑摩的轮番上演并不过分。窃以为,凡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必然会有“黑”的存在,当下一些人之所以发出公交车有些难等,出租车又太贵,乘黑摩的渐已成为习惯的叹息,恐怕根本的原因还是与政府公交最后一公里壁垒没有彻底打破有关。在目前公交都市建设仍按部就班,未看到大力实施提速的情况下,指望让“黑摩的”下岗,让“白公交”成为包打天下或独一无二的“特殊领域”,似乎是不大可能。 恕笔者说一句不大中听的话,眼下尽管我们可以不承认或不理会“黑摩的”的客观存在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便捷,但却难以否认其对部分群体所发挥的拾遗补缺作用。一言以蔽之,光一味指责“黑摩的”的泛滥以及存在的某些安全隐患,而不去想方设法弥补公交线网资源缺乏的短板,指望“黑摩的”自动下岗或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无疑痴人说梦。 笔者以为,如果把政府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线网看作是方便市民出行的“主动脉”,像济大等一些客流聚集地以及城郊接合部过去曾一度属于“毛细血管”,现在随着城市的不断延伸扩展,这些部位早已今非昔比逐渐接近“主动脉”程度的情况下,仍然按照过去“毛细血管”来安排布置公交线网,这种“小马拉大车”现象,岂能不出现“黑摩的”市场方兴未艾乃至猖獗的情况? 笔者建议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实施公交线网扩容,增加公交班次频率,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公交资源一时“捉襟见肘”,即城市发展速度快,加上规划建设公交车站难,公交难以及时跟进和做不到完全覆盖的情况下,要实行多条腿走路,比如加快地铁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等等。这样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最终达到让黑摩的不再猖獗并彻底退出市场。(甘泉)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