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微博)加分话题依旧持续升温。一校风波未平,一校风波又起,继辽宁本溪市高级中学87名高考体优生加分遭质疑之后,河南漯河高级中学诞生74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并获高考加分的“喜讯”再次引发关注,该校、当地招生办与体育部门均回应“无造假”。 就在漯河当地坚定表态的同时,本溪高中加分造假事件被查实,背后的腐败利益链逐一浮出水面:“校领导根据关系亲疏分配办证加分资格”、“加分明码标价:足球4万游泳8万”、“招生办体育测试形同虚设”……体优生加分的潘多拉魔盒由此被揭开。 伴随事件真相的曝光,原本安享加分福利的许多考生坐不住了。在加分复核中,辽宁省1072名体优生, 有270人放弃加分资格,其中本溪高中有66人。不过,这种主动放弃并不意味着勇敢,因为此后,他们仍可用取消加分后的成绩继续参加高考录取。可谓“断尾求生”,以最小牺牲来保全大局,如此便宜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即使调查仍在继续,相关责任人还需一一查证,但对于涉嫌加分造假的考生,如此从轻处置(甚至不能称作惩罚),究竟是否合适?此种既往不咎,是坦白从宽,还是姑息纵容?这不仅关乎法律意义上的处罚,更面临道德层面的拷问。弄虚作假本应付出代价,如此不痛不痒一笔带过,既没有清查考生,更没有剥夺高考资格之说,造假堪称无风险,诚信与公平的价值导向从何谈起? 行政权力在监督真空地带失控,高考加分成了被肆意瓜分的一块肥肉。学校、家长与学生合伙买分造假,招生办、体育部门放任不管、同流合污,全盘沦陷,如何追责?这恐怕已不能是教育部门说了算,得交由纪检部门与司法机关严厉查处。 今年高考新政出台,加分项目大缩水,反衬出个别地区加分人数大爆炸的异常。成熟的体育加分产业链并非一日之功,权力、金钱、分数的交易肆无忌惮,暴露出现行制度存在的种种漏洞,加分政策不够明晰,存在注水空间,缺乏客观标准与专业规则,省外比赛、集体项目审核难,加分申请、审查等皆由行政部门主导,缺乏第三方监督,等等。加分机制一日不修缮,“钱权分”腐败一日不根除。 话到此处,不能不提这一桥段,媒体采访河南省体育局宣传处处长:“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审查具体由谁来做?”他犹豫了一下:“能不能你问之前咱先沟通沟通?”还有比这更黑色的幽默么?可见有些地方官员依然沉溺于“消防队”、“挡箭牌”的角色扮演,俨然忘记了监管者的身份,更忘记了及时主动公开信息的责任。由此很难讲,占据了今年河南省国家二级运动员总数10%之多的漯河高中,全然没有舞弊之嫌。 逐利是人之本能,但不代表我们该依本能行事。追逐考分与追逐金钱的实质相似,皆是短见的利己之举。此番对加分造假的彻查将是一次重要契机,让我们得以好好审视高考制度的不足、行政管理的缺漏,也得以理性反思拼升学率的学校教育、唯分数论的学习心态。凭借虚假加分,不会成为“人生赢家”,高考只有三天,而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却可能伴随终生。终结应试教育,不光靠教育部门出力,更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自省与觉悟。 高考加分疑云相关调查正在展开,期待加分真相早日水落石出。这是对高考制度向着公平公正公开方向迈进的推动,是对教育观念转变的呼唤,也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必然。 (浙江日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