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卡塔尔多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卡塔尔公主玛雅萨郑重地敲下了手中的木槌。这一锤,意味着长达8年的大运河申遗之旅迎来了圆满收官。入遗的南运河德州段为德州赢得了一张“金字招牌”,城市名片上更靓了、旅游营销的砝码更多更沉了,可以预见,大运河入遗将带来整个城市的脉动,而且,这种脉动仅仅是开了个头。 入遗的南运河德州段,起自四女寺枢纽,北至德城区二屯镇第三店村,全长45公里的沿河两岸,有田园牧歌的原始风情,运河民居的质朴,更有蠢蠢欲动的城市开发。一条古运河,就是一个活的历史见证,水涨潮落,尽显沧桑。在沿岸那些“老运河”的人眼中,古运河变得越来越“安静”了,留存在回忆里的“纤夫号子”,被繁茂林木中的鸟语蝉鸣取代;河水也褪去了昔日的磅礴,有些“小家碧玉”的感觉,甚至会让人生出断流的担忧。它从哪里去,又流向何处?多年来,这段大运河似乎已被人遗忘,若非这次申遗成功,恐怕很多人不会想起到运河边走一走、看一看。 幸运的是,略显低调的大运河终究还是盼来了申遗成功的日子,这很可能成为这条河“华丽转身”的临界点。此前,“保护性开发”甚至不开发是古运河的关键词,运河沿线真正成规模的热门景点少之又少,相比于同在运河流域的西湖之于杭州,南运河德州段的品牌感召力显然相形见绌。 在不少老运河人看来,不管开不开发,古运河就在那里,不经意间会勾起无限的乡愁;在民俗专家眼中,古运河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不开发就是最大的保护。或保护、或开发、或争议,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大运河申遗成功仅仅是拟定了一个标题,更多文章,还在后面呢。 用世界眼光做好未来保护和规划,让“活态遗产”被更多人知晓,做好顶层设计的功课,搭建运河沿线城市开发者联盟,整体开发、组合包装、联合推广或许值得一试。活着的运河,早已循着既有的轨迹完成了历史使命,迎来了自己的新生,以申遗成功为起点,南运河德州段有底气续写下一个传奇。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