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也是因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支配力。政策的透明度与可预见性是政府取信于民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政策、政令、规划的朝令夕改、出尔反尔,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民众对政府政策号令产生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 事实上,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远不止其政策、规划、政令等是否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稳定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在施政中的所作所为,都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背离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法治的原则,群众自然不买账、不信任。甚至政府公务员面对群众时的言谈举止、表情态度,也会对政府形象、公信力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政府不讲诚信、公信力丧失,结果会怎样?有人指出,一会削弱政府权威,影响政治稳定;二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三会消解法律信仰,产生治理危机;四会激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最可怕的是,它可能会使政府的施政举措哪怕是善举良策也遭遇抵触、抵制。 目前党和国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反腐,力纠“四风”,断然简政放权,无疑是重塑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大得民心。民众期待进一步筑牢制度的“笼子”,促使每个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恪尽职守,言必信,行必果,做诚信的践行者。 (赵蓓蓓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