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直灰色调的楼市终于见到了一抹亮色。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住房金融工作专题座谈会,提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对进一步改善住房金融工作提出五项要求。这五项要求,包括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房的贷款需求,合理确定首套房贷利率水平,提高服务效率等。 虽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央行的一个表态,要想商业银行真正支持居民房贷,还需要更具体的鼓励政策。毕竟商业银行也是要逐利的,个贷业务的获利预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个问题。不过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这已经是近期下行压力下难得的一个政策利好,不啻为“久旱逢甘霖”,虽然这甘霖还只是毛毛雨。 当央行释放了这般鼓励房贷的信号后,已经吊起了买房人的胃口,接下来就需要更实质的政策落地了,不能只是让买房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怎样让商业银行对居民个贷支持到位?在银行对个贷获利预期不高、市场化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怎么办?能否像调控楼市一样,也对商业银行施以看得见的手? 根据坊间流传,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这次座谈会上要求商业银行“要有社会责任”。 履行社会责任当然不是靠领导喊喊口号,更不能指望银行的自觉性,那么就需要一个约束机制或者政策保障,甚至上升到法律层面。 应该看到,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有望成为一个长期政策,而这些住房本身都是针对被保障群体和刚性需求者的;与此同时,差别化住房信贷已经多次出现在中央、央行的政策中,也可以视作、并且也应该成为长期性的政策。什么是差别化?差别化首先应该就是对保障房、首套房的鼓励,这种鼓励应反映为贷款利率的优惠,例如7折、7.5折,并且应该长期固定下来,不能变来变去。否则,既失之公平,又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其次,这种鼓励还应该反映在审批放贷的效率上。 来自市场一线的消息也反映出,贷款利率的上浮、审批放贷时限的拖长,已经成为买房人特别是刚需族心中难言的隐痛。 现在,借助央行释放的信号,同时顺应市场的期待,并且考虑到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信贷政策对刚需支持应该趁热打铁,落实下来、固定下来。 □新京报记者 张旭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