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胡亚东表示,目前解决“一票难求”没有时间表。他表示,一票难求的问题不仅仅是运输能力,还涉及到旅客的选择问题,是一种市场行为和旅客选择行为。一票难求的问题会逐步解决。(中国网1月14日) 2007年、2009年、2011年,原先的铁道部先后三次表态,“一票难求”将在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基本解决,现在的“食言”难免令很多人习惯性地“拍砖”。其实如果理性地看,此前的承诺可能有些“一厢情愿”,反倒是此次的表态更加科学与务实。某种程度上说,也许还体现了改革后成立的铁路总公司已开始习惯于从市场化的角度考虑问题。 表面上看,“一票难求”主要是运能问题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其实深层原因十分复杂。为什么客车与飞机不会出现“一票难求”,除了运能问题以外,更多的是受到出行方式的不同功能与价格因素的影响。以长途客运为例,无论是快捷性还是安全性,火车都较汽车优势明显。说到飞机,更不待言,如果火车票价涨到像飞机票那么贵,“一票难求”恐怕早就解决了。此外,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形势下,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和游客流相互叠加,高峰时段的铁路运输难免捉襟见肘,况且随着运能的提高,原本选择其他方式出行的人群也会转移过来,所以铁路建设的效果看起来并不明显。 正因如此,铁路总公司说的其实是实话,只是有些伤人罢了。作为一家垄断企业,很多问题根本无法拿市场规律来衡量,也正是因为价格受到管制,铁路事实上承担了很多国民福利的内容,想要解决“一票难求”,难免力有不逮――不仅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还必须价格便宜,谁能马上做到?进一步说,等到有一天真的做到了过年也不再“一票难求”,那么平时闲置下来的大量资源谁来埋单呢? 短期根治不现实,并不代表只能坐等观望,完全可以在挖掘潜能和市场化改革两个方面作出尝试。近两年,高铁建设飞速发展,然而部分列车的空座率明显畸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否合理调配资源应对不同时段的运输需求即是当下最为紧迫的问题,无疑见效也会快一些。治本之策,还是铁路的市场化改革需要提速,在实现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加大铁路项目建设和经营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力度,以改革促进效率,以市场倒逼改革,从而有效地盘活资源,逐步解决“一票难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评论员 宋鹏伟)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