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策中引入法制、科学和民意机制,变“一言堂”为“众言堂”,惟如此,才能有效抑制既得利益链条出于本位利益抵制改革的现象。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幕,人们对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社会弊端,寄予厚望。 知名改革学者迟福林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今天“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利益链”,利益链不打破,改革将无法推动(新华社11月10日)。此前,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在当今中国,利益固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政府部门利益、行业垄断和各种既得利益群体,都会结成阻碍改革推进的牢固藩篱。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曾表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表明决策层对打破利益链之于推动改革的意义,和社会各阶层在这一重要问题上存在高度共识:推动改革就必须打破利益链,如今已是上至中央,下至民间,越来越多人士的共同心声。 然而利益链的打破,又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正如李克强总理曾说过的,“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以及不同阶层利益和自身利益扭合在一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令利益链盘根错节。 这种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是形成体制机制性腐败的重要根源之一,也是民众不满的焦点之一,打破利益链不仅是改革向前推进的前提和保证,甚至可以说,其本身就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打破利益链,决策层不断向外界表达出不怕阻力的决心。今年10月31日,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闯险滩,“必然触动利益”,“为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 而把这样的决心变为行动,必须拿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摆脱某些机构、部门和个人既当规则制订者、又当规则执行者的状态,避免某些特定部门、行业、地方垄断势力在相关事务、话题上的“一言堂”,在决策中引入法制、科学和民意机制,变“一言堂”为“众言堂”,惟如此,才能有效抑制既得利益链条出于本位利益,对符合大众利益的改革方向、政策或百般阻挠、或阳奉阴违的现象。 古今中外,但凡关键性、重大改革,都需要花大力气、付大代价,作为深化改革的最大阻力,打破利益链势必要花极大力气,付出极大代价。然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为突破利益链这个当前改革最大阻力,花再多力气、付出再大代价,也必须义无反顾。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