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1时,“北京地铁”在其官微附图指责不文明行径:“‘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北京首都的宽容大度为人称道,但有时候宽容过了头也是最大的诟病。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引发舆论哗然。 毋庸置疑,地铁是公共空间,文明应是乘客自律的“公约数”,在地铁上乱扔垃圾,有违公德。地铁公司提醒乘客戒除陋习,遵守公序,很有必要。但谴责不文明行为,也该文明表达。 遗憾的是,涉事地铁公司却在官微上,将不文明行径称作“蝗虫过境”。“蝗虫”,在舆论解读中,向来带着贬抑色彩:苏轼就曾以“飞蝗来时半天黑”,来形容蝗灾可怕;而在如今,它已变成人身攻击、形象丑化、尊严辱没的惯常表达。正因如此,“蝗虫”甫遭曝光,就激起公众口诛笔伐。 以非文明用语谴责不文明行径,显然有失分寸。虑及地铁公司的身份属性,遭到质疑,也在情理之中: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它应带头恪守文明,对不文明行径当因势利导,不能角色背离。事实上,有网友就认为,垃圾乱扔,跟地铁站内或车厢里没垃圾桶不无关系。这也意味着,地铁方面或可提升服务质地,裨补缺漏。再者,微博中述及的10号线,近段时间也连发故障,避开这些去批不文明行为,也给人以“律己从宽”的猜疑。 话说回来,从备受争议的微博内容看,它其实限定了谴责对象范畴——“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因此,有人就指出,公众对“蝗虫”太上纲上线,它针对的,或许只是在地铁上贴、发小广告者。 但就语气而言,它让人难以接受:乍听上去,它像是裹着某种地域歧视意味、排外情绪。而“这里不欢迎你”等说法,也显得倨傲。就算是贴“牛皮癣”者,就该蒙受“蝗虫”式羞辱吗? 而今,“惹事”微博已遭删除。它或许只是微博管理人员“失言”,但官微终究是“代表官方立场”的,出现“蝗虫”失了分寸。而这也无异于一记警钟——对公共服务部门或机构来说,当谨言慎行,不可有傲慢与偏见。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