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送礼若非“刚需”,还会有“最堵周”吗?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每年伴随中秋节而被热议的话题,除了月饼就是堵车了。来自北京市交通委的信息称,上周本市道路交通压力已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今、明两天每天严重拥堵时间或超过8小时。 中秋节带来“最堵周”,这现象并非一年两年了,其中的关键因素人们都心知肚明——送礼。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就曾称:“中秋节前北京堵车很严重,都是送月饼的。”近日一个座谈会上,作家冯骥才回忆:“去年在北京开会正赶上中秋节的前一天,是送礼的高峰。我当时从东城到西城堵在路上一个半小时。” 这事的蹊跷之处在于,年年送礼年年堵,年年拥堵年年送。人们都知道,中秋节前的北京最堵,但这并不妨碍送礼的人群上路。明知拥堵照旧出门送礼,这也说明,节日送礼是“刚需”。 我曾大胆设想,这年头月饼都衍变成“证券化”的月饼券了,送礼为何不能“网上转账”,方便、快捷、不堵。但有朋友马上提醒,送礼这项社交活动,礼物的传递只是表象,情谊的交织、信任的增进才是核心。电商再发达、虚拟物品再逼真、通讯手段再即时,都替代不了人们的面对面的寒暄、交谈。正因为送礼的需求不可替代,人们才宁愿动辄堵在路上几小时,也不愿与上级、客户、朋友的“感情”出现“堵塞”。 如此看来,送礼之风不息,节前拥堵难治。熙熙攘攘的节日送礼人群中,不仅有饱受诟病的进京“跑部”的地方官员,奔向商业伙伴和奔向亲朋好友的人亦不在少数。近日,新京报对118位北京居民的调查显示,超过7成受访者会在“两节”期间送礼,送礼对象多为亲朋。 送礼不仅是节日“大流”,而且成为人们头脑中固化的过节方式。许多人将过节等同于送礼、收礼,又有多少人不送礼便心虚?不给老师送礼,便担心孩子被欺负;不给客户送礼,便担心客户会转投别的公司……节日被礼品绑架的实质,是明规则输给潜规则。有人送礼是想得到不正当的利益,有人却只是求一份心安、踏实。 送礼成潮,也是源于人群中不安全感的累积。让送礼潮退潮,还节日本来面目,则需要人们的清醒自觉。试想,若送礼非“刚需”,节点性“最堵周”还会出现吗? (编辑:admin) |